ofo的囚徒困境:“轻”or“重” 坚守还是跟随
假设真的要说开放合作,笔者认为至少具有摩拜那样配备GPS定位的锁具,追踪到自己平台的车被骑到哪里了才能在理论上实现。不然都不知道车怎么丢了或者坏了,如此这样,不仅仅坑了共享出来的市民,也坑了700bike等以后的合作商,更不要提分成。 如果说“一天一城”计划还有些用“轻模式”去实现“共享精神”的影子,那么这一把新的智能锁又将ofo变的“厚重”起来,但“城市大共享”又是一个只有轻模式才能达成的状态。 这样的战略摇摆,ofo留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商业悖论——要么坚持做共享单车,要么变成一个摩拜的跟随者。选择前者无法在城市中可持续的健康运作,选择后者将无法面对之前的沉没成本。 回到人的问题,ofo管理团队所做的战略决策要么过于短期:在产品的质量上(耐用)以及资产管理上(不计后果)都欠考虑;要么又过于长期:城市大共享计划要实现起来真的是不知何年。 这样在战略上的相互矛盾,也多少透露出整个管理团队的经验缺乏、战略思维缺乏,但又有创业者意气风发时的不踏实感。或许这样批评对一群90后的创业者有些苛刻,但也请他们意识到,手中的钱,是投资人的,面对的城市,是每一个人的。每次战略决策必须谨慎、考虑后果。 无论将来如何选择,对戴威和ofo都将是一个艰难的舍弃过程,更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资本博弈。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