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高级UI设计师:规范、方法、一致性,真有那么重要?
他是这么阐述LIKE的设计方案的: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优化LIKE的按钮,增强用户的互动意愿,以及提升LIKE的表现力。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理解什么叫增强互动,什么叫表现力,背后的产品目标是什么?是用户可以更多的表达。然后开始找如何让这个目标具体化。接下来寻找什么是被普通认知和广泛接受的reactions。 它通过各种途径去找用户最常用的表情是什么,最常搜索的表情是什么,最多的短评论是什么。设计师们希望可以从侧面寻找大家在表达过程中喜欢用什么reaction,然后找到他,并通过之前定义号的原则进行筛选,完成设计方案。 所以可以看出,这种解决方式不是方法论的堆砌和强调,无需逐步check的线性设计过程,而是以产品目标为起点,然后紧密围绕目标进行提问回答,这种方式才能让我们深入去思考,给出的解决方案才更有道理,经得起挑战。 3. 不局限统一在设计工作中,我们考虑着界面与界面的统一,端与端的统一,这样当然没错。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都会过度的陷入所谓的统一,生怕做任何一个东西与统一相违背。 比如产品里面是线性的图标,那么就绝不允许有面状的出现;线性的图标如果是2px,那么全局各端都必须是2x;如果web端功能引导页面是真实照片的,那么别的端必须统一用真实照片等等… 这些问题我也遇到过,但是我发现是自己太局限里面了,其实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针对不同终端的使用场景,用户群体,在局部统一的基础上,可以做差异化处理,是没有问题的。包括icon的处理,也可以根据功能的强弱,出现的时机,做差异化处理。而不是固执的坚信只要不统一那就是错的,设计决策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比如,google drive的引导页面,在移动端用的是矢量插画的处理,在web端更强调的是产品官方形象,用的是真实照片,贴近生活。只是通过logo主色来延续品牌的DNA。 还有印象笔记各端引导页的处理,同样是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用户的习惯,采用不同元素,来特殊处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