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了微信小程序的“回光返照”
如果需要下载一个专门的APP才能“对战”,会怎样呢? 第二,小程序作为微信内生的机制,在创造流行上遭遇的障碍更少。 人们当然不是刚刚发现微信、微博这类社交平台在制造流行品上的独特作用。社交分享功能早就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标配。 问题是,既然在人家平台上做传播,当然就要仰人鼻息。微信远远不是某些人臆想出来的去中心化的“乌托邦”。恰恰相反,从虾米到易到,从Uber到ofo,因为“诱导分享”而被封禁的各类“刷屏”产品可谓为数众多。 你有没有注意到,刷屏的H5、爆款文章越来越少了?有没有好奇过,明明大家都在分享滴滴红包、美团红包、饿了么红包,却从来没有在朋友圈里见到过?有没有想过,火爆一时的各种“复活码”,为什么仿佛突然之间在朋友圈里销声匿迹了? 一方面,微信在逐年、逐月地收紧各类站外产品在微信平台上的功能权限,并对其传播路径作出种种干预;另一方面,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如何规避微信的“天条”,如何突破微信的流量限制,已经成为产品经理们最为苦恼的日常问题。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小程序作为微信的亲儿子,得天独厚。 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肯定,微信是乐于见到出现更多、更流行的小程序的,如果一定要有什么东西“刷屏”的话,对于微信而言它最好是个小程序(而不是其他什么产品或者H5)。 另一方面,相比完全开放的HTML5+JS,小程序作为一套微信自建的开发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发者做什么都是要讲“基本法”的。长期来看,以小程序形式出现的“刷屏”现象微信官方更容易管理,承担的风险也更小。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