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狼2》《人民的名义》等爆款,看2017年影视营销的套路有多深?
《人民的名义》将圈层营销扎根于高知圈层,这无疑在影视剧营销领域算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毕竟想要满足口味挑剔的“精英阶层”并非易事,不过宣传结果表明,“高知”人群对于口碑的扎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等领地开始向外围人群辐射,最终引发社会讨论的成为现象级的影视剧。 谈及圈层营销,那就不得不提口碑维护了。对此去年电影《全球风暴》《金刚狼3:殊死一战》等好莱坞影片营销方“十方娱乐”,其联合创始人张敏认为,口碑对一个电影的成败十分关键,只有好的口碑影片才能更好的进行圈层。现在很多电影在宣传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口碑策略,点映、片段试映,都是为了去打造前期的口碑。“在前期的试映,选择什么样的观众,与哪一类的媒体合作,都是圈层策略的一部分”。 电影《芳华》宣传方伯乐营销CEO张文伯也曾在采访中透露,《芳华》的营销策略一开始就把核心目标受众定位于中老年观众和军人,因此媒体投放渠道选择以中老年观众为主的央视,并在以年长男性为主体用户的今日头条展开了持续传播,尤其在军事、历史、体育三大活跃板块加大了投放力度。再加上上映之前的路演和点映的铺垫,上映前后营销方把“带着爸妈去看芳华”的话题进行社会化扩散,影片最终凭借口碑逆袭。 不过进行前期的口碑营销时,一定防止营销的过度,如果影片或是影视剧明明是大烂片,却被捧上天,把观众“骗”到电影院,这种欺骗性的营销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纵观2017年,号称年度剧王的《猎场》,在上映之前从剧本、演员到导演都吹嘘一遍,开播之后的蜜汁尴尬,让观众大跌眼镜。而从导演处女作《麻烦家族》再到主演的电视剧《深夜食堂》,一直主打完美人设宣传的黄磊,依靠两部日本IP进行高调的宣传,在两部作品水准在陷入口诛笔伐的时候,黄磊的人设也在“一夜之间”崩塌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影视宣传的雷声大雨点小,恰恰透支的是中国观众不多的信任感,强大的落差,往往会引起观众更加强烈的反感。口碑的维护很重要,不过过度吹嘘的营销无疑也值得营销团队的警惕。 把握观众心理变化的情感营销 “传统的电影欣赏,前几年集中在大片的体验感、都市类喜剧的存在感上。但是从2017年开始,一部影片能激发人民优越感、抚慰某种焦虑的话,票房可以走得更远。”光合映画总经理陈炯在MS2017全球移动营销峰会上表示。 陈炯认为,影视内容跑不出体验感、优越感、存在感、焦虑感这四个象限。且影视产业发展到今天,从内容口碑、票房,也能看到观众的心理在发生着转变。影视营销也应跟随观众的内心情感的转变进行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就是从观众的情感需求出发,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摔跤吧!爸爸》激发了对于父爱伟大的理解之情;《战狼2》激发了国人爱国之情;《芳华》激发了“好人受了委屈”的无奈之情;《二十二》激发了对慰安妇老人的关注和同情之情。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导演张扬的作品《冈仁波齐》,影片“记录”了11位藏民从芒康到拉萨再到冈仁波齐的朝圣之旅。在《变形金刚》的夹击下,这部电影不仅取得了近1亿元的票房收入,还引发了广泛关注。 电影上映前后,“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句宣传语成为朋友圈传播的金句,这样的宣传slogan的提炼无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切中了那些无暇顾及诗和远方的中产阶级和白领,使得一部纪实题材的电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