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慢性病与信息大会】闫树:区块链与医疗技术共享
所以我们认为首先可以在医疗保险这些领域上进行突破和试点,比如说大家知道现在各种保险流程复杂或者说结算难,这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信任的问题,或者说比如说保险公司也对患者的过往的病史信息存在一些信任危机,而用区块链,我们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未来很有可能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这么一个数据库,我每次去各个地方看病都把这个记录到自己的数据库里面来,然后一旦我需要上保险或者需要医保报销,这样的话我可以授权把我的信息在我允许的渠道上进行公开,比如我授权这个医疗公司可以查阅我保险的所有共识。而且利用智能合约的流程自动化,既降低了成本也改变了互相不信任的问题。 此外还有说的数据共享领域,研制一个新药或者是在医疗领域进行科研也好都需要大量的患者数据,这时候就涉及到患者隐私保护的问题,而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比如说建立一种数据空间一样建立一个医疗数据人的概念,每个人从出生所有的专属医疗数据有这样一个记录。比如说公共医疗机构或者是科研院所可以被授权获取我们所有去掉身份信息的这些总体数据,而这些数据并不能追溯到个人,所以我们认为这块是一个可以既保证了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更好地收集并且统计医疗大数据,同时保护病人隐私的探索。 举个例子,美国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主导的电子病历在美国进入到应用阶段,是什么意思呢?分成四步,患者在参加试点的医疗机构就医之后首先我们要有医疗机构的审核,资格验证通过以后,这个患者就医的设备信息、处方信息、医生信息、监测信息、患者本人的信息和基本参数我们都会上到所谓的区块链上,上链的过程中是加密和利用数字签名的。信息上链上到哪儿呢?一个是电子病历的共享区块链,一个是电子病历的数据湖,电子病历共享区块链是每一个人有这么一条链,就医信息都在这个链上。数据湖是所有人的信息都在这个湖里面,下次就医的时候可以把信息提供给下一个医疗机构,对于医疗科研而说,所有患者的信息来说都在这个数据湖里面可以获得权限获得信息,同时保证我既可以研究数据,又不知道这个数据是谁的。 还有药品供应链管理,我个人觉得药品的供应链管理是更有意义或者在区块链中更能体现价值的,药品成本相对比较高,而且它在各个环节的可信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及时更新、广泛共享以及可信性,可以实现药品供应链的管理。 已经取得了一些什么样的进展呢?IBM2017年公布了一个医疗保健与区块链报告,这个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它推测全球56%的医疗机构将在2020年前投资区块链技术。像飞利浦这些科技巨头以及互联网的巨头都已经在区块链医疗领域迈出了自己的步伐,除了互联网大佬以外,国外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公司也开始了投入。此外像韩国已经构建了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个人医疗信息平台,为医患人员提供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式。一些创业公司也开展提出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国外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国内的步伐相对是比较小的,比如前几天4月十几号腾讯发布了微信智慧医院3.0,宣称是区块链技术用上了,除了已有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安全技术方面之外,3.0的更新把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引入其中,我们的所有信息都是上链可监管的,而且所有医疗患者信息是可追溯的。阿里也开始了常州医联体+区块链的试点项目。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