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招股书引发三大争议 雷军商业帝国不是我辈能读懂 独家
硬件领域,以核心业务智能手机来看,尽管在2016年销量滑铁卢之后,业绩有所回升,但是,8年来,小米只做性价比高的中低端手机,在2017年,小米手机销量9141万部,平均售价仅881.3元。更令人伤神是,占据营收70%的核心业务智能手机,小米在中国市场已然被后来者荣耀超越,而在其增长速度最快的印度市场,2018年一季度三分之一销量贡献来自起步发售价不足600元人民币的红米5A,这一用低价ODM机冲量的做法不仅无法培养品牌忠诚度,也让小米极有可能重蹈其在国内被消费升级的用户抛弃的覆辙。 新零售方面,由于过度追求互联网营销,线下渠道监管缺失已经让小米付出沉重代价,除了品牌受到山寨店的影响外,线下售后服务一直是软肋。且其线下重资产投入的小米之家的做法,与雷军定位的小米互联网企业模式背道而驰,进一步增加小米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互联网服务领域,根据招股书数据,近三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9%、9.6%、8.6%,不仅始终没有成为主流收入,占比反倒是还有所下降。 当然,小米也在招股书中提出了预警:未来可能无法赚取利润,并且预计日后成本及开支金额会增加,小米强调,假如不能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率,日后可能持续亏损。 雷军的“柔情”韭菜们永远不懂 从小米打出“为发烧而生”“、性价比”等概念的那一刻起,雷军注定会成为一个传奇。有报道称,在小米,雷军第一定位不是CEO,而是首席产品经理。 但是,与宣传口径中“雷军80%时间用来参加各种产品层面讨论会”所不同的是,米粉只看到雷军不断在社交平台推销产品,秀小米手机,与董阿姨对赌,贪婪地观望周鸿祎的睡姿…… 不得不承认,在老一代TMT大佬中,雷军是最懂互联网营销的大V。金山时代的雷军更是媒体人最喜欢的大佬,有时候一周要开数次发布会,并且与媒体记者零距离,吃水果,聊产品,畅想人生。 小米诞生初期,雷军通过互联网互动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粉丝经济,成为互联网时代创业的楷模,打破了传统手机厂商成本高,周期长的藩篱,缩短了研发者与用户的距离。 不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大佬通过收购或自办媒体平台发声,雷军和小米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免费传播,实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据说最近在武汉大学发布会上几度哽咽,甚至晒出学生时代的青涩照,通过捐款母校,获得点赞无数。 CEO、产品经理、网红大V、投资人、首富……伴随雷军身上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标签,小米的业务形态也呈现出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人们忘记了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雷军的本职究竟是做什么的。 如今的雷军,我辈确实难以读懂。或许,我们把雷军“所有努力”归结为“为了上市”,是有失中肯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面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衰退和越演越烈的行业洗牌,如果不赶快上市变现,小米“低工资+期权”的员工福利又将如何在覆巢之下兑现呢? (风险提示:本人是雷军同学忠实媒体人粉丝,看着小米长大的。评论仅一家之言,不构成投资建议。)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