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19:中国电视的“芯”战记
晶晨凭借在硬盘播放器领域的资金和技术积累,及对互联网电视做系统性优化,其产品比瑞芯微和全志卖的要好得多。瑞芯微和全志的芯片,只是将功能较复杂的平板主控芯片裁剪一下就拿来用,并无系统性优化及紧密跟踪改进。 而在互联网电视芯片领域,台资老牌IC设计商晨星(M-star)维持着一贯的优势。 不同于主要处理音视频编解码、操作系统的机顶盒芯片,电视芯片处理机顶盒送过来的音视频内容,因音视频内容含多类模拟信号,需要经验更资深的工程师、花更长时间去积淀。 自世纪之初以来,晨星与欧、美、日电视芯片商一路鏖战,在电视芯片领域,占据霸主地位。晨星耕耘电视芯片已久,IP均为自制,由此擅长整合改进及降本,电视芯片、主控芯片的单片集成能力帮助互联网电视大幅降本。 小米电视一开始用的两个芯片,一块是是高通的处理器,一块是晨星的电视芯片,但因高通芯片成本高,性能亦不及晨星集成的单片,到了第2代、3代,便采用了晨星的芯片方案。 中国商务部2013年批准的联发科并购晨星案,为国产芯片商进军电视芯片领域提供了契机。此前,已有国内芯片商在做电视芯片,但被晨星、联发科一主一副芯片方案完全挡在门外。 在晨星被联发科并购成为一家公司后,电视厂商不得不再行寻找一家芯片商作为副方案商。基于以往在安卓端软件开发的系统经验,海思的智能电视芯片赢得了时间差优势,由此获得了宝贵的入场券。 中国大陆的芯片商与台资芯片商争雄,外资芯片商则腹背受敌、节节败退。 2013年,ST在中国机顶盒市场的份额还有30%,中国区负责人对于保持这个市场份额还信心满满。到了2016年初,在市占率仍旧十分可观的情况下,ST十分决然地退出了这个市场:1400名事业部员工被裁,600名员工被调职。 ST退出产生的一块巨大的全球市场,被晨星快速填补。在晨星追逐中全球高端市场的同时,中国大陆的IC设计商快速补位中低端市场。 在市占率很高的时候因为不够赚钱关店歇业,王凯觉得“不可思议”,可能也就欧洲人能够做出来这样的事情,放到任何一家中国的厂商,这样的商业决策都显得不可理喻。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