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微信支付“认证”暗战:一场收割与抵触的较量

发布时间:2019-10-16 15:47:12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上海证券报
导读:副标题#e# 导语:坐拥数亿用户的微信支付改写游戏规则的图谋,正受到其合作伙伴们的质疑。9月10日,是微信支付原定实施商户认证新规,推行二次认证政策的日子。然而,该政策在8月中旬一推出,即遭到来自收单机构、服务商、银行的集体抵触。 一场移动支付市

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行业存在已久的“擦边球”现象:一些聚合支付服务商在部分商户的审核上,存在着主观或客观的疏漏。有些个体工商户在申请时,并不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只需要提供房屋租赁协议和门头照;而服务商极少数会上门亲核资料。

然而,这个微信支付自我阐述的初衷,遭到了一些收单机构和服务商人士的反对。

“我在这一行工作很多年,我觉得拿配合85号文来说事,其实有点牵强。”前述全国性收单机构高管人士称,因为微信支付更像是一个账户机构,账户机构不应该直接插手商户准入、商户资质审核。

“如果商户有问题,监管肯定罚的是收单机构,因为收单机构去拓展了这个商户。比如说我们拿着信用卡到国外玩,被一些商户盗刷了,那这样的情况谁负责呢?肯定是收单机构负责,然后清算机构找收单机构要求把钱要回来,同时对涉事商户做风险标记。”该收单机构高管说。

前述大型服务商高管对上述观点表示附议。他认为,账户机构应该管理每笔交易的风险,决定是否支付;而收单机构管理商户的总体准入,把控总体风险并承担相应责任。各个主体各司其职,谁错打谁板子。

前述提到的大型综合支付机构高管所言则更加犀利。他认为,微信支付对于服务商的处罚完全可以“就事论事”,谁涉及不法交易,可以报告监管将其接口关停,而不是以监管要求为理由来抢夺商户资源。

而且,到目前为止,监管没有完全明确信息流是否要经过账户方,85号文也没有规定账户方(即微信支付)要对商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同环节的市场参与主体对微信支付二次认证新规反弹较大,是因为如果其新规一旦达成,会产生三个效应:

首先,挤压收单机构生存空间。

当微信支付掌握商户资源后,收单机构很容易被排挤,大批收单机构最终可能会被迫转型成服务商(代表微信支付去服务商户),甚至干脆退出市场。

其次,微信支付将实际打造出“收单+支付+清算”的整体闭环生态,冲击线下扫码市场四方模式下的利益格局。

当前,线下扫码市场有四方角色,包括账户方(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收单方(拉卡拉、汇付等)、聚合服务商(收钱吧、钱方好近等)、清算机构(网联、银联)。

四者之间在长期合作里已经形成了分润默契:收单方(如拉卡拉)从商户收取交易手续费(服务费),分润给账户方(如微信支付)和聚合服务商(如收钱吧)。收单方向商户收取大概在3.82%左右的手续费,然后基于合作的深浅分给账户方2.1%到2.5%手续费,另外大概1%左右付给聚合服务商。

一旦微信支付的整体闭环体系形成,各环节原有利润分配毫无疑问会受到冲击。

微妙的是,这也是微信支付的不少友商不愿意看到的。有大型综合性支付机构人士反复向记者称,“虽然不方便评价友商,但这样做影响太大,我们不会跟进”。

一家股份行网金部负责人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也同样透露出了银行微妙的心态。他称,几大银行既直拓聚合扫码收单,又承载了扫码背后实际的发卡和支付,而微信只提供通路,却控制着收单手续费分配。

“在备付金政策调整后,微信支付的谈判砝码越来越少,他们需要通过加大直连业务量的控制,来增加与银行的谈判砝码,而银行并不希望看到他们议价权的增加”。该股份行人士表示。

第三,与“断直连”相左。

“断直连”断的是第三方支付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的连接。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