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百度的17年产品史——突围、霸权、迷失、焦虑与变革

发布时间:2017-02-11 01:52:26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虎嗅网
导读:副标题#e# --> 我们相信,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说,它的产品发展和演化史,会更忠实地映射出它的发展和成长轨迹。 我们也相信,去了解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发展、迭代和演化,会更有助于你理解互联网,理解产品。 2天前,李彦宏发布百度2017年内部信,宣布

  与贴吧、知道这样的产品不同,“电商”并非是一个纯靠海量流量能够迅速养起来的产品,其中间还涉及到更为复杂的运营和持续资源投入,从供应链到商家的服务维系再到营销,无一不需要“做重”。但百度一贯擅长的,是更轻的“以流量养产品”,而非更重的“以运营带动产品”,这成为了百度在电商这条路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此外,在策略方面,百度也显现出了自己“门外汉”的一面。

  当时的淘宝,在C2C领域内已占据了超过90%以上的份额,并拥有极高的成交量,几乎不可动摇。逻辑上说,“有啊”如果想要分得一杯羹,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形成差异化,例如大力发展B2C。然而,在产品上,有啊被诟病为“一个山寨的淘宝”,且还花了几乎一年才上线;而卖家方面,有啊聚集的则是一群梦想发财的小卖家,与淘宝高度重合;至于营销方面,当时的百度从不擅长营销,而更擅长广告的售卖,对比起来,阿里的营销,可谓是一支“海陆空三军全齐”的精锐部队。

  如此种种,导致了有啊的失败。作为电商负责人的李明远终于也没能在电商方面延续自己的“天才少年”神话。有啊在苦苦挣扎了几年后,最终的结局,是在2011年宣布关闭开店、交易等电商功能,逐渐转型为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平台。

  百度随后宣布了跟日本的电商合作,推出“乐酷天”,然而不久也折戟沉沙。此后又进一步推出基于线下商户的乐生活,同样惨淡收场。

  总之,一旦涉及到线下供应链和更重的“运营”环节,百度从未有过一款成功产品,哪怕后来的百度外卖,也是如此。

  而“有啊”的失败,更是导致了李明远第一次离开百度。2011年,在有啊关闭交易等诸多功能后,李明远选择了加入UC,担任产品副总裁。

  从“入口”到“社交”的尝试

  除了对电商之外,百度在这个时期还动念过“社交”。

  自07年前后,社交网络蜂拥而起,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等都掀起了一阵社交狂潮,而百度最大的社交入口贴吧在这一时期也迅速发展。顺理成章的,百度开始想要将贴吧作为进军社交的一个突破口,并有意识的开始引入个人空间、经验值、粉丝、私聊等功能。

  百度贴吧本身的逻辑很简单——老用户在贴吧里产生的内容、资源等借由其搜索引擎强大的流量分发能力,又成为吸引新用户的资源,而负责吧务、整理精品贴、图册、资源帖、吧刊、知识库的吧务委员会无偿地充当了“小编”的角色。

  逻辑上说,百度相当于没花一分钱工资建立起了1500多万个垂直网站,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局域网联盟”,吧友们则成为了一个个人肉信息整合器。

  在这个基础上,要是百度能够再围绕着建立起一套包括关系链、经验、积分、粉丝等等在内的社交体系的话,贴吧的价值将得以倍增。

  然而遗憾的是,百度这个算盘打错了,贴吧的社交化转型也注定了失败。

  不同于腾讯与阿里,在A和T手中,握有的是大量可追踪的用户行为数据信息,而百度赖以起家则是流量生意,虽然有几亿活跃用户,但除了搜索关键词以外,百度手中几乎没有任何基础的用户资料和用户信息。这数亿用户,可谓个个面目模糊。

  此外,贴吧的产品架构一度也使得用户无法跨吧积累经验值,形成统一的社区关系和影响力。而无法积累起用户基础资料、用户关系链等等社交基础元素的贴吧,在其社交之路上也开始举步维艰。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