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网红店老板的自述:我是怎样毁掉自己生意的
“物以稀为贵”,稀缺资源总能引发大量的关注与价值的提升,然而就吃一顿饭来说,还本谈不上什么“稀缺资源”。对于有实践经验的大龙以及很多“网红店”来说,要做到的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这事情揭开盖子其实也不新鲜:既然不“稀缺”,那就人为的让它“稀缺”!减少桌椅、减少人手、控制时间、网络推动、兼职大军……这一切都是有心人意图制造“热闹”气氛,造成“资源稀缺”的假象罢了。 “口碑”与现实反差,成压垮“潮汕美食”的最后一根稻草
![]()
既然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店,大龙自然不会满足于“现状”。“在第一家店迅速回本的情况下,我们决定贷款再开分店。”大龙告诉懂懂笔记,因为一炮而红,在潮人圈打响了名气,所以他打算快速往连锁方式发展。在他看来,某雪、某茶开了这么多家连锁之后,排队等候的人还是络绎不绝,说明这些方法管用。 “它们可以,所以我们也可以。”大龙对于连锁经营的构想显得自信满满。然而此时,他的危机正在逐渐“萌芽”。 就在第二、第三家分店先后顺利开业之后,大龙和团队全都“狂了”。可以说那段时间,除了BAT几乎没啥“事业”能够入他们眼,至于“TMD”也都不叫事儿。 他们邀约了大量的网媒、纸媒对美食店进行报道,并马上成立了餐饮管理公司,以“互联网新潮菜”为名自我标榜。“这年头,加上互联网仨字就能飞。”这是大龙对于这个“标签”的解释。 但在某美食点评上出现的一条评价,却成为大龙的“互联网新潮菜”危机的开端。 “完全称不上正宗,应该说是很难吃,沙茶太咸,无米果(潮汕一种小吃)的皮都是酸的。”一片和谐的“点评”下,突然冒出了这么个“异类”,大龙显然很膈应。不过乌泱泱上千条的好评里,他觉得偶尔有一两颗“老鼠屎”问题不大,也就没过多理会。做“大事儿”的人,不在乎这些小节,大龙继续打磨下一步“扩张”的战略。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