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主机编年史
1968年,Bushnell从大学毕业,成为了磁带录音机厂商Ampex的工程师。偶然间,他了解到了当时的计算机售价已经从之前的十几万美元,降低到了不足4000美元。于是回忆起大学时将《空间大战》商业化的想法,于是他和同事Ted Dabney(泰德·达伯尼)开始研究在售价3995美元的Data General Nova计算机上移植游戏。 为了压缩成本,他的想法是让这款计算机同时连接四台显示器,再接上4个投币装置。但最终却发现,这款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无法支持4路游戏的运行。之后Bushnell突然开窍了,直接为这款游戏开发定制硬件,这款街机版《空间大战》终于诞生了。 产品开发好以后,他们需要的就是销路了。在牙医的推荐下,Bushnell决定去Nutting Associates公司的销售员哪里碰碰运气。 说到这家公司,就要插播一段创始人Bill Nutting的故事。当年,海军教学仪器曾引起了Nutting的兴趣,这台教学仪器本来是在屏幕上提供一系列选择题,让士兵选择相应按钮。他把这套问答和游戏店的小钢珠联系到了一起,希望在问答机的基础上加入投币器,从而代替酒吧中的小钢珠游戏机。 Bill Nutting随即找来了当时在海军任职工程师的远房兄弟Dave Nutting,一起来创业。但可能是因为利益没有合理分配,两兄弟的合作并不愉快,没多久就分道扬镳了。 分开以后,Bill创立了前文提及的Nutting Associates公司,而Dave则成立了Nutting Industries。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公司都发布了他们共同研发的问答机,只不过名字分别是《Computer Quiz》和《I.Q. Computer》。 Bill Nutting为了尽早干掉他的竞争对手,也就是他弟弟,所以急需一款新游戏来扩大优势。理所当然,他接受了Bushnell的《太空大战》。Bushnell也辞了Ampex的工作,来新公司报道,继续完善已经更名为《Computer Space》的《太空大战》。 《Computer Space》 但这时候,Bushnell发现斯坦福有俩学生,也在研究《太空大战》的商业化前景。好奇心的驱使下,Bushnell决定找这俩学生聊聊,能收编就收编,不能收编或许还能提供一些灵感。 见了面之后,两方也闹得并不愉快。Bushnell看不上这俩大学生的商业考量和成本控制。这两位还没见识过社会黑暗的大学生,也对这个简化版的街机嗤之以鼻。最后不欢而散了。 这俩学生在1971年的9月,将自己的研发成果公之于众。收费策略是10美分一局,25美分三局,获胜者免费多玩一局。虽然当时在学校内又引发了一轮热潮,但硬件成本几万美元,每天按这个计价规则,要回本得不知道多少年。你定价太高吧,又没人玩。最后也印证了Bushnell的看法,这俩人受迫于成本,放弃了这台设备。 Bushnell这边则专门为软件开发方式解决了成本问题,在Netting公司的推动下,游戏也很快进入了市场,主要是代替酒吧中的小钢珠游戏机。 然而这款空间大战的街机依旧反响平平,问题在于投放的市场选错了。当时去酒吧喝酒的人,大多是普通劳动人群,而《空间大战》主要体现了牛顿第一定律。以当时的劳动人民普遍教育水平,谁关心啥是牛顿第一定律啊?而且日常生活中,不给一个物体力,它就不会动。而游戏里的太空空间,不操控,飞船照样飞(因为惯性)。这个设定对于劳动人民来说,太不符合常理了。 Space War 所以这款产品也失败了。想想看,如果放到大学旁边的游乐场所里,或许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家用机之父 在同一时期,探索电子游戏的不只是Bushnell,还有一个叫Ralph Baer(拉尔夫·贝尔)的人。 Baer生于1922年的德国,那也是一战时期的德意志帝国。但这人命不好,好不容易长大开始记事儿了,德国的纳粹希特勒又崛起了。为了逃避二战,Baer跟随家人在1938年逃去了美国。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