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客云到文件传输协议TCFS,迅雷的区块链平台野心
迅雷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对区块链最为坚定的拥抱者。当BAT们的区块链产品还在实验室中遮遮掩掩之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迅雷已经开始将区块链作为自己身上最鲜明的标签,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中的区块链布道者。 所有人都不禁设问,“为什么是迅雷?” 问题的答案,应该从七年前说起。 2011年,iPhone与Android齐头并进,成为了智能手机用户换机的首选。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也正是在这一年,微信诞生。 然而,这一年的迅雷,却拥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2011年6月,迅雷向纳斯达克递交IPO文件。随后的两个月时间内,迅雷四次推迟IPO,发行价格也一再降低。 即便不断割肉,迅雷的这一轮IPO仍然以失败告终。有评论家事后将迅雷IPO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中概股危机与美国电影协会的侵权指控。而迅雷方面给出的理由,则是“美国的市场环境,出了问题”。 彼时,迅雷也许第一次意识到了“下载的原罪”。迅雷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第一季度,迅雷收到的侵权诉讼指控高达244起,其中有33起案件直至递交招股书时仍未宣判。 而这33起案件,索赔总金额高达340万美元,是迅雷同期一季度利润的两倍。 在黯然回国后,迅雷内部立刻针对转型之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同于PC时代的其它互联网巨头,迅雷作为下载工具,向移动端转型的机会寥寥。所有人,都在寻找着新的转型道路。 最终,迅雷的转型之路被划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是借助迅雷多年积累的用户流量,孵化具备直接变现能力的新产品;而另一条,则是借助迅雷在下载时代积累的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去中心化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而迅雷,最终选择的,是彻底改造自身的第二条路线。 2014年,迅雷接受了来自小米的2亿美元注资。同年,迅雷赴美IPO成功,市值一度超过10亿美元。 在此之后不久,迅雷开始逐渐隐匿于公众视野。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国内视频网站,都收到了来自迅雷的合作邮件。 一项名为“星域CDN”的业务,横空出世。迅雷开始将下载时代在PC端积累的海量用户,通过各种激励模式,逐渐转化为共享CDN业务的节点,并以此在B端市场获客。 迅雷开始在资本市场中,讲起了共享CDN的新故事。但在技术上,迅雷在下载时代与CDN时代,其实一直都在同一块P2P市场中深耕。 在下载时代,迅雷构建的P2P网络,连接起资源方与下载方,一个资源的下载路径,可以延伸到网络中的多个节点。而在CDN时代,这些节点转化为了用户的赚钱宝/玩客云终端,数据在CDN网络中流转,并最终直达迅雷CDN客户的终端机上。 在区块链的底层技术中,去中心化网络、共识机制与各种密码学技术三分天下。而迅雷,自下载时代,到共享CDN时代,一直在构建自己的去中心化网络,如今转型区块链,可谓是一脉相承。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