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革命打破了谁的舒适区?
淘宝这类传统电商是“搜索”的逻辑,这个逻辑是建立在PC上的。用户在PC上购物可以慢慢挑、慢慢选。但是在手机上,用户的使用习惯完全不同,用户需要更简单的操作。按照“搜索”逻辑,大量商品和商家如果不被事先知晓或者不做广告就容易被深埋。拼多多是“生”于手机的社交电商,用的是“信息流”逻辑展示商品,容易形成“新爆款露出”链路,一些动则七八十万件商品的销量展示,自然会让“五环内”的人群和媒体产生“友邦惊诧”感。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对此也分析过,搜索逻辑的淘宝系、亚马逊、京东们是传统电商,建立在海量的SKU基础上,变现更多的是效果广告。而拼多多变现更像Facebook,侧重信息流广告。 其实我们知道,拼多多的很多商家和货品与淘宝是重合的,但是因为机制不同,有些商品在淘宝上卖得好,而有些则是在拼多多上反超。对于国内无数的中小商家来说,在传统电商平台相对成熟、稳定之后,能有拼多多这样的新兴平台起来,自然是多了一种机会。 除了搜索与信息流的不同,拼多多最大的标签是“社交”。懂懂以为社交不是电商的特性,而是其营销的方式。所以,在打通微信社交平台链路之后,拼多多的营销效率反而更高。我们常看到的“一分钱抽奔驰”、“一分钱抽手机”这种基于社交的营销,如果用户没有抽到奔驰或是手机,钱会原路退回。但要注意,“一分钱”收获的注意力经济价值其实远远大于一分钱本身。再比如砍价模式,也非常依赖社交属性,这也是拼多多以前常用的方式之一。 这里面也需要特别说明一点:一分钱抽奔驰不存在欺诈,只是抽到的人是极少极少数,但他们是真实地抽到了。砍价也是一样,很多人通过砍价最终获得了实惠,但也有人最终拼团不成功。“抽”和”砍价“,都是拼多多的营销策略的一部分,为此拼多多每个月送出了2亿左右的福利商品。 当然,拼多多这种营销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比如砍价对于熟人社交领域会让部分消费者产生情绪反弹,所以我们看到拼多多正处于一个完善、升级的过程。 例如多多果园借鉴了以往开心农场和偷菜的“心智”,更能被广大受众接受,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玩法——游戏中果树结果,拼多多的商家就会给用户免费送上一盒“种出的水果”,这体现了拼多多提出的“多实惠多乐趣”。这种营销的创新,拉新、拉活成本,依然远远低于传统电商平台。因此多多果园正式上线不到半个月,用户量就接近4000万,每天有超过2亿人次使用。累计有200万用户收到了水果,而此举也帮助农民售出了价值3000万元的各类水果。 说了这么多,现在来说结论: 懂懂以为,二十年前电商兴起的时候,打破了传统线下零售模式的舒适区,通过人货场的重构,慢慢形成了今天电商的模式。而传统电商随着模式相对成熟,是不是也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区呢?传统电商不需要被改变吗? 近年,网易严选和小米有品的模式也是对传统电商的改变与挑战,而拼多多带来的改变更大、更彻底。就像当年很多人不看好不理解淘宝的创新模式一样,今天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拼多多的模式。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不理解的部分原因是拼多多目前阶段的不完善所致。但是懂懂相信,传统电商的舒适区需要被打破,无论是对于商家、厂商还是消费者而言,如果只有两大平台可以选择,就等于没有选择、没有竞争。严选、有品、拼多多这些新兴平台,或多或少打破了这种平台的垄断,模式创新将会推动传统电商向前走出舒适区。 今天,拼多多更新了其招股说明书,又释放出几个最新的消息: 第一:腾讯和红杉拟各增持2.5亿美金。可见腾讯和红杉对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前景以及IPO的表现是乐观的,才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增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