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19200KM:中国买家走向巴西游戏
Myra的巴西之行是因为今年美国游戏开发者大会(GDC)期间遇到了一名巴西VR游戏开发者Orlando,GDC后他的游戏Dodge This(中文译名《别想逃VR》)和小米VR合作顺利,后来他将Myra推荐给BIG Festival的主办方做演讲。杨春雨接受邀请,则是因为一个外国游戏行业的朋友的推荐。 即使是中巴游戏产业已经展开的合作,似乎也有“偶然”的成分。虽然2015年前后《星光大冒险》中国也获得关注,发行商斯凯网络和旗下的米艺游戏也获得了金苹果奖等奖项,但双方并未将这种合作持续到《星光大冒险》的续篇。Rockhead Games的其他游戏,几乎在中国未产生关注度。成立于2012年的Tapps Games,则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中国发行商,近期新认识的中国游戏行业的朋友,将他们介绍给了小米旗下的瓦力。 信息不对称,是这种合作一直未能规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以中文、葡语为主的市场,双方互相了解的最主要途径仍是英文,但有关双方的英文介绍内容都相对基础,偏重新闻层面,深度涉及产业介绍的内容寥寥。Tapps Games的高管在圣保罗见到36氪关注VR方向的记者时,也很积极的寻求相关一手信息。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合作渠道的不畅通。互不了解有哪些潜在的合作方,临时敲定合作伙伴,合作不顺利的现象或难以避免。一家巴西VR游戏开发商,曾与一家中国VR内容的发行商达成中国地区独家代理合作,后者向小米VR内容平台提出支付数万元的费用的要求被拒绝后,造成游戏无法直接上线,而开发商已经适配完成的游戏最后因为发行商合同的限制不能直接在小米VR内容平台上线,一度陷入僵局。 中巴两国的文化差异,使得这种合作当前还很难标准化。杨春雨发现,在内容题材上,一些巴西游戏设定建立在葡语和巴西神话之上,几乎很难在中国成为爆款。另外,一些游戏通过创意反应拉美地区政治动荡、政局腐败等社会现实,涉及政治、血腥、色情元素(注:国外有分级制度,因此可向一定年龄以上玩家提供),很可能在进入中国时无法通过审核,或者为通过审核做出调整。 中巴两国游戏行业发展的阶段差异,很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巴西游戏虽然高速发展,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游戏本身的完成度和品质、游戏产业的配套建设、游戏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仍与欧美甚至中国有不小的差距。 杨春雨认为,中国游戏产业经过近三十年发展,中国游戏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几个因素之上的:一是中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有钱后更愿意在游戏内付费。经过多年市场教育,中国玩家很可能更喜欢精细度高、特效华丽的游戏画面,对比之下,在巴西像素风格十分流行,这在写实风格已经比较流行的中国,即有可能是优势,也有几率不讨喜。 周明关注独立游戏较多,在巴西用3天半时间密集接触巴西独立游戏开发者后发现,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让他们没法像中国人和日本人那样经常性地组织起来接触资源。举例来说,巴西的独立游戏圈子,当前还主要是通过BIG Festival与海外联系,还没有国内的 CiGA 和日本的 JiGA 那么成规模性,或者说并不是像日本独立游戏一样有 BitSummit 那种专门对外的平台。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