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唐岩与阿里,孰强孰弱?
当时我确实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做经纬的工作,但其实这件事本质上还是需要唐岩做决定的。作为一家充分尊重创业者的机构,若是唐岩执意要拿阿里这笔钱,经纬也无法阻拦。唐岩的顾虑,与其说是怕经纬翻脸,还不如是到底拿不拿阿里这笔钱本身。要不要选阿里?或者说,干嘛非要选阿里?唐岩在纠结。 毕竟此时的唐岩不是没有其他选择,若是让战略投资者入局,他担心后者会在未来干涉公司的运营,同时阿里也有可能做竞争产品。但是,选择阿里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毕竟未来,若是真的要跟腾讯开打,依仗阿里这座大靠山,底气也能足一些。阿里的诚意满满,口气也很大,上来就跟唐岩要30%的股份。当然,这个数字在之后一度被压缩到了16.6%, 很多人认为,阿里给钱当然是好事(甲方),但是很显然,如果是同等的钱、同样的人、同样的价格,财务资本如果能爽快地出,唐岩未必不选后者。后来发生的事也一度让唐岩怀疑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在入股陌陌的一段时间里,阿里确实一如承诺的一般,安心当了一段时间的纯财务投资人,没有对运营多加干涉,与陌陌相互支持与帮助。但后来,阿里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还是希望和被投公司建立更深的业务协同,希望能建立包含陌陌在内的广告联盟。具体来说,是阿里希望搭建一个广告联盟,把陌陌等公司的广告业务整合在阿里的平台里。当时一度有传言阿里要收购陌陌,但这实际上是一个业务上的深度合作,当然,一定程度上也是要求陌陌放弃部分的业务控制权,双方也就此谈了很多业务上的整合细节。这事,谈了很久,但最终没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毕竟,这样深层次的业务合作,不是少数股权投资就能达到的效果。 由于深层次的业务上的合作并没能做成,2016年起,阿里把陌陌看成了财务投资,2016年其开始分多次出售陌陌股份。好在正值陌陌的成长期,(出售股份)并没有给企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投资陌陌给阿里带来几乎相当于整个集团一个季度利润的回报。但现如今的阿里与陌陌,到底也是生分了。 阿里需要明白:你不可能什么业务都做 不得不承认,在接受BAT投资时,创业者多多少少是希望能抱上BAT大腿的。 陌陌唐岩、美团王兴,皆如此,面对一场接着一场的战役,至少有阿里列阵其后,心里能多点底气。但他们更加清楚的是,抱大腿是一时。凡是优秀的企业家,都希望能全权掌控自己公司的命运,自然不会希望资本干涉企业发展的方向。唐岩也好,王兴、程维、张一鸣也好,他们对自己的期望绝不是被BAT吞下,至少心气上,都是要做下一代BAT的,所以才有今天的TMD。 这其中的一个悖论在于,越好的团队,越注重对自身业务的掌控能力,产业资本可能就越难投资参与,而那些对“抱大腿”特别热衷的公司,“爸爸”说什么都听的公司,可能并不是什么好团队。 由此说来,与普通VC不同, 产业资本与创业者的初衷跟利益,不是完全一致的。阿里投资项目时会考虑标的企业自身业务是否够强,能否与阿里产生合作,帮助到阿里现有的业务发展;而被投公司则从另一个完全相反的角度出发,想的是我能不能我能不能借上阿里的力,阿里能给我多少钱多少资源,与此同时,我能不能保持独立。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