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与明珠不可兼得
据新京报当时报道,手机的曝光,并非格力的有意安排,而是董明珠的“任性”所致。“我们也是通过朋友圈看到的,不知道具体情况,没想到董总会把手机拿出来。”格力市场部和各个地方公司,再次被董明珠弄得措手不及。 彼时,格力刚刚拼命在家电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推出格力大松电饭煲,同时将晶弘冰箱纳入旗下。这本是与同业对手美的和海尔的常规竞争套路,突然拿出手机,的确十分意外。 尽管随后业界给出解读,格力做手机并不是赌气,而是为了布局智能家居。但格力手机随后爆出的宣称5年用不坏,强制格力员工买手机、以及将董明珠自己的头像默认为格力手机的屏保,还是让外界唏嘘董明珠杀气腾腾的形象与意气用事的态度。这种氛围下,人们也只能是选择“能围观就不掏钱”。 相比董明珠咄咄逼人的攻势,雷军同样凶狠,不论是从离开金山,还是创立小米,期间的狠劲都不亚于董明珠。但在赌约上,雷军显得没那么高调,这让许多人把感情牌打到了他这一方。 有人将雷军的风格描述为“善守”。迄今为止,除了赌约之外,雷军没有强悍地挑起直接的商业大战,他认为,好产品就是最好的进攻,对于侵略者最好的防守之计是等待对手犯错。 被米粉包围着的“雷布斯”,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曾经提到要建立一种商业宗教的氛围,在他的心目中,小米要具有宗教般直击人心的力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雷军不会直接打到对手的阵地上去。与格力入侵手机一致的是,小米也想着在空调市场分一杯羹。2015年6月,小米联合美的发布了“i青春智能空调”,对外宣称,融合了美的30年核心技术。小米更是将其称之为“年轻人的第一台空调”。 2016年,小米还与*ST德奥的前身伊立浦合作,,共同推出“米家”产品,并生产了中国第一台互联网电饭锅 。以此作为向董明珠的格力叫板的筹码。 只是,如同格力手机一样,小米空调一经发布也石沉大海。不死心的雷军,又陆陆续续换合作伙伴推出过几款空调,都不尽人意。 两次互相领域的试探,似乎在告诉对方:别人碗里的,看起来好吃,能否吃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03 珠江西江入海口西岸的金湾区,聚拢着诸多默默无闻的制造企业。直到董明珠的到来,让银隆新能源成为了“赌徒”中的一员。 回头看来,2016年8月的那纸公告,远不止是一个拥有8年造车历史的新能源企业进入董明珠与格力的视线。从此,银隆被裹挟进入十亿赌约的产业大军,也跳进实体与互联网两大驱动核心竞争的滚滚红尘中。同时,也让一个本来距离镁光灯很遥远的地标,成为了公众形象。 在多元化的历程中,董明珠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坚决。不论是突然拿出的格力手机,还是后来的入股银隆和投资芯片,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相关产业逐一叠加。 为此,她不惜在2016年10月的格力股东大会上大骂中小股东否决了入股银隆的提案,而在公司入股被否决后,又决定自己单干。 2016年12月15日,董明珠成功劝说王健林、刘强东等人,与万达、京东、中集和北京燕赵汇金合力增资30亿元,收购银隆22%的股份。这其中,董明珠自己投入10亿元。这恰恰是与雷军赌约的赌额。 在董明珠的眼中,银隆也是特别的。她看上的是银隆钛酸锂技术,而与贾跃亭和李斌造车的方向不同,董明珠的定位是新能源公交客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