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网红餐饮:故事虽然好,收场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9-01-26 18:04:51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视觉中国 文|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作者
导读:副标题#e#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作者|木宇 如果说“网红餐饮”才是未来餐饮市场的正确姿势,很多人会觉得这是骗鬼的话。 网红餐饮店是典型“流量思维”的产物,在用户端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视之为打卡圣地作为

“霸蛮牛肉粉,我们就是个卖牛肉粉的,今天看我们的收入结构,线上收入占80%,堂食占我们的比重只有20%,我们清楚的知道产品化,或者说产品这个要素我们认为能带来更快的增长,当然服务很重要,就形成这样的一个收入模型。”服务时空界限的打破,才能让产品真正产生无穷的裂变效应,从而对消费者持续性施加影响,这不仅能形成更加强大的竞争壁垒,还能加速推动品牌价值链的构建。

“餐饮+新零售”并非只是概念的游戏,其背后是服务无边界的生态价值体现。

升维:从线升级到面,建立餐饮赋能平台

阿里湖畔大学校长曾鸣在《智能商业》这本书中提出对商业进化的看法,是从点——线——面——体的过程,每一次维度的提升,都是体量和综合实力上的迈进,延伸到餐饮行业,做单店就是点,连锁品牌就是线,至于面就是服务同行的平台。餐饮品牌在成名后,除了做大规模,还可以考虑利用自身经验和资源,做网红餐饮的孵化平台,赋能其它品牌做大生态圈,产生协同效应。就如同明星自己开经纪公司培养艺人,网红做MCN机构孵化IP。

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一家善于捕捉“非共识”的餐饮品牌“不方便面馆”,这家面馆真正厉害的还不在于将广告中的泡面端到你面前来,满足消费者的隐形期待,而在于其背后的营销公司——亚洲吃面公司。

创始人胡传建是广告行业出身,本身又是“吃货”,干脆将文化创意和餐饮结合在一起跨界创业,不方便面馆更像是一个“餐饮+文创”的实验项目,这条路走通之后胡建明便开始着手平台运作,以潮流文创内容为引线,在“年轻人吃面文化”统一基调下,串联起不同品类的周边餐饮产品,比如太二酸菜鱼、獅頭牌卤味研究所等,可谓“网红品牌制造机”。

亚洲吃面公司在广州289创意园区开设有3000平米的“吃面中心”,三分之一是出租给各类面馆的,三分之一用来做活动(音乐节、吃面排队等),还有三分之一用来做类似“前店后厂”的工作室。这种平台化运作实际是将自己打造成为孵化器,不仅对接创意和生意,也对接品牌和消费者,网红新旧交替,平台却始终如一。

从线到面的升级,是自身在餐饮产业链上的定位切换,与其费尽心思追逐潮流,不如让自己成为潮流的发动机,与其在风口浪尖艰难迭代,不如退居幕后赋能同行。就像那个古老的故事,挖金子的人没赚到钱,卖水的却赚得盆满钵满。

突出重围还需主动借助外部赋能

产品、服务、模式的变化都还是在原有赛道上的升级,但真正颠覆行业的还是赛道的革新,如果国内餐饮行业能够出现真正的巨头,那一定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和资本的赋能。

数据赋能,智慧餐饮是方向

移动互联网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变化,在前半场主要是渠道的便利,消除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信息不对称,这是餐饮O2O崛起和网红品牌诞生的关键原因,依靠需求端的爆发来驱动;但在未来智能商业的后半场,就要依赖供给侧的变革了,数据将作为新的生产工具为整个餐饮行业带来革命。

如果说连锁餐饮品牌的爆发在于标准化(流程、产品、服务等),那么数据催生的下一个节点就在于精准化和精细化,即服务的千人千面,根据每个消费者的需求不同量身打造,奶茶店的5分甜、7分甜和9分甜,中式快餐的自主打菜按重量算钱都是精细化服务的例子。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