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呼兰河畔农二代,靠拼购赢了老爸的百万对赌
今年808的超级拼购日,谭超的商铺一天内接到了6.3万个订单。过去,谭超曾为卖不出货愁眉苦脸,现在,拼购带来的销量大爆发,让他担心两天时限内能否按时发货。还好,村里不差劳动力,谭超招来了20多位村民搭把手,货物终于按时发出了。 回乡创业之前,谭超在在北京国企里漂了快十年,村里人儿也都不记得谭超。现在创业回乡,谭超在拼购上给盘锦大米打出了全国知名度,地头收购价每斤涨了2毛,还为周边村民增加了5万多的劳务收入。 老人们提起谭超,一个个竖起大拇指,“我们这儿走出去了那么多年轻人,就他一个人回来了,回来了还干拼购村,有样儿。” 这些村里的年轻人,都在苏宁上“拼”出了未来。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江苏宿迁沐阳县的90后小伙周瑜,拒绝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后,接入苏宁拼购8个月销售额超1500万;80后的前连锁企业副总裁蒋李,回到偏居四川大凉山的山村,把上万亩“丑苹果”,送上苏宁拼购,变成万人空巷的“金疙瘩”,等等。 今年9月-10月,苏宁拼购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拼购村”评选活动,意在通过社交电商带火乡村小型经济体。 这个拼购村的要求可是相当苛刻:1、以行政村为单位;2、年营业额在500万以上;3、全村10%以上人从事拼购或周边相关工作;4、申报企业资质齐全、商品资质齐全。 在“1101超级拼购日”中,上述十个“拼购村”候选者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亿米多”大米摘得销量冠军,单日销售额达216万元;东风村的“乐益天”乳酸菌产品,单天销量环比上月增幅171倍,名列第二。销量增长第三名的是苑占浩的斜月三星毛巾,单日销量增幅87倍。 对于“拼购村”的表现,苏宁拼购相关负责人表示“毫不意外”,这些商品本来销量就不错,加持“1101超级拼购日”的流量扶持,取得百倍以上增长不足为奇。 2 富养“拼品牌”:阳谋和筹码 在拼购这一模式里,先行者吃得了“头啖汤”,后来也有机会“后发先至”,因为以拼购为代表的红利远未释放,不是棋至终局或者中局,而是刚刚开盘。 统计显示,2014年,社交电商市场规模仅950.1亿元,到了2018年,社交电商市场规模超1.2万亿,2019年,社交电商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达到20605.8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63.2%。 这样的超级红利,给了苏宁富养“拼品牌”的机会。818期间,苏宁拼购订单数突破10万的商户共有2610家。 苏宁对于拼品牌的支持,既有流量层面的倾斜,比如苏宁代言人贾玲和沈腾在直播带货活动中,为“斜月三星”带货引流;也有精细化的运营支持,比如未来有望开出上万家的苏宁小店,与100万推客模式形成三级模式都成为了推广苏宁拼购的生力军,等等。 趁风高飞的“拼品牌”,不一定重品牌,但一定重品质。 与苏宁易购共享供应链的苏宁拼购,不乏全球大牌。但是,面向全域市场的苏宁拼购,也是新品牌的发动机。这些拼品牌,很多都是中小微厂家和商家,但产品品质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注重品质,是苏宁在鱼龙混杂的拼购赛道里,后来者居上的底气和杀器。 比如谭超售卖的盘锦大米不会有农药残留。当地习惯在稻田养殖螃蟹,农药一旦超标,螃蟹首先就“瞎菜了”。 而王东销售的酸辣粉,是一家成熟的老牌企业生产,厂里不少机器都经过二次研发和改装,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等。 而这些注重品质的新品牌,经过苏宁拼购超大流量的集中漫灌,水大鱼大,跳出“农门”,成为电商爆品,打造了网红品牌。 扎根在泥土里的“拼品牌”,还产生了辐射效应,在当地形成小型产业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