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娱乐第一人周箫:创造认知困难重重,但我对真实感有洁癖
我们觉得很惊喜,问她每次都玩了什么,她就把每一次的情节和场景的变化都细数了一遍。我们还发现,这个小姑娘最初很羞涩,但每次都带她的朋友过来来,这个时候她都特别活跃。后来我们总结了一下,这是两种不同视角之间的差别,当她一个人来的时候是观众视角,带人来玩的时候是上帝视角,因为只有她会玩,她能教别人。” 2016年,中国大中型购物中心超过4000家,平均日客流超过4万,消费者的这部分时间应该被有效利用起来。所以,周箫选择以国内顶级的购物中心作为根据地。事实证明,周箫并没有走弯路,有10万+观众曾在过去一年中玩过“触电”。 这10万+观众的消费内容除了单价在100元左右的门票之外,还有一些游戏道具,比如说《整容液》的能量项链。 先购买道具再入场,这种消费形式已经突破了传统娱乐形式的做法,一般来说,传统的影院和剧院会把这些周边产品陈列在柜台里,观众也会先观赏剧目,再购买产品。 周箫认为,这种方式根本不能提升周边产品的销量,因为这些产品没有与观众产生任何联系,也就注定了人气不会太高,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将购买行为前置。 他告诉猎云网:“当消费成为沉浸式体验的一部分时,用户就会淡化对钱的敏感,因为这种消费所带来的体验与用户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当你把不同选择背后的可能性传达给用户的时候,他们自然会选择要什么。” 周箫:那些VC教会我的事 周箫的桌上有一个本子,采访过程中,他会随时翻出本子,记录些什么。周箫说,他会把瞬间想到的一些关键点记下来,手机里最重要的应用也是用于记录的印象笔记。 很多个细节都展现出,周箫是一个喜欢划重点的人。但在“触电”成立初期,他带着团队输出“沉浸娱乐”这一新事物时,人们好奇着、观望着、小心翼翼地尝试着。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触电”建构起了各方人们对于“IP沉浸娱乐”的认知,周箫和他的团队不再需要大篇幅地阐述他们关于“沉浸娱乐”的想法,市场和用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沉浸娱乐。 好在这种情况现在有所改变。公司内部设立了投融资部,专门打理融资方面的事务,也有分管商务的部门,这都为周箫过滤掉许多不太重要的信息,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现在,周箫将自己的时间更多聚焦在思考IP沉浸娱乐的升级玩法上,他不再需要去跟许多人聊沉浸娱乐到底是什么。“如果现在还有人以传统的经验和认知来看待触电,我不会花太多时间再去聊,而是用用户的真实感受和触电速度给到我们的答案。“ 的确,触电的玩法是新潮的,甚至只能对标美国的《西部世界》。 作为周箫的天使投资人,微影时代的创始人林宁总是鼓励他:“创业永远会面对不可预期的失败,一定要记得你的方向,挑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做。” 事实上,林宁不只是给资金和鼓励,在资源方面也从不吝啬。触电的演出时常会出现在微票儿的首页头屏,当然也确实因为触电足够热门。而且林宁会把优质的IP引荐给周箫,时不时的和他切磋对于行业的判断。 梅花天使的创始人吴世春则是一位有着灵敏商业嗅觉的投资者,周箫喜欢和他研讨商业战略,讨论怎么赚钱的问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