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爆火,罗胖赚翻,但它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你会为“知识”买单吗? 2010 年之前,知识分享社区和平台出现,互联网内容以免费为主;2010-2014 年,付费模式出现,通过打赏开始培养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付费意识;到了2015 年,知识付费形式更加丰富,已经初具规模。曾经的互联网世界,免费被认为理所应当。但当听一首歌需要收费、电影电视剧成为会员才能收看,百度文库需要下载券和财富值,很多人的想法也许是“大不了不看了”。 但如今的互联网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发生。身边类似“为知识付费是合理的”、“我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这样的言论和呼声此起彼伏,“知识网红”一出道就备受拥趸。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微信上关注了大把公众号,每天大把推送来不及看;得到上订阅的专栏不断地提示更新却没时间点阅……当必读书单越列越长,收藏的微信公号文章越来越多,这种“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心理状态其实来源于我们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深层知识焦虑。 而在“知识付费”时代,这种焦虑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化解。相关数据显示,年青一代、白领和中产阶层正成为知识付费最核心的用户群体,近八成以上是大学以上学历,“知识消费”击中了他们焦虑和迷茫的痛点,人们开始不愿意为泛滥的信息付钱,而愿意为有效率、有价值的知识买单。 企鹅智酷在一项调查统计中发现,55.3%的网民曾有过知识付费行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人中,订阅付费资讯/付费下载资料的人占比最高,为50.3%;付费参加线下课程/培训/讲座渗透率为46.7%,其次是占比为36.9%的为线上课程/培训/讲座付费。26.4%的付费用户有过打赏,而其中86%的打赏者又是因为受益匪浅的知识/经验/见解而做出这种行为。 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有38%表示体验满意,还会尝试;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满意,对于付费得到的内容自己本可以找到免费的途径来获取。 易观公布的《2016 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中也提到,用户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正在发生转变,从不愿付费变得对于显著高质量、服务更好的类似产品愿意付费;用户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选择行为更为成熟。 谁能说,“知识付费”不是一门好生意? 互联网时代,知识并非从无到有,但无论是多个产品或平台的兴起,还是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知识经济都顺应着互联网的发展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姿态。 这阵风还能吹多久? “内容创业”成为近两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当越来越多的人完成付费行为,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加入。刚刚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的“千聊”就是内容创业大军其中的一员。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