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All-in“内容付费”背后的逻辑及我的思考
4. 付费订阅产品的“打开率”普遍很低,还能成为一门核心的生意吗? 罗胖: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回答。 第一,这一轮消费升级,本质上是人为什么付费这一动能的一次根本性的转化。过去我们处于匮乏时代的时候,大家是为能够满足自己放纵欲望的需求在付费,比如一定要吃更多肉,一定要住豪宅,等等。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当你的财富堆积到一定程度,假如你不把自己变得更好,你可能都没有福分能够享受这个财富。 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报了一个旅行团,有的人看到美景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但你只能会说“卧槽,真好看!”,这时候虽然同样是花一笔钱,但收获是不一样的,而知识事实上能帮助你提升这个体验。 在这个逻辑上讲,人买了不用,未必等同于产品没有价值。举例,我在后台发现过一个订单是贵州省某民族自治县某镇,地址是修车铺旁边老王家的用户,买了一本叫《经济学通识》的书,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把这个书看完,他也不会把它运用,但是这重要吗?四十几块钱,一个人用这种方式,照耀了自己的人生。整个镇子上,可能只有他家有这么一本书,他可能会摩挲着这本书的封皮做一些感慨,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期许,这 40 多块钱不就已经很值了吗? 同理,前两天我在和菜头的指导下,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一个机械键盘,那个订单就是他单独推给我的。我需要较劲说,我要把这个机械键盘的游戏功能全部使用一遍吗?不需要,我知道我拥有一个和菜头推荐的最好的机械键盘,并用它来写我的文章,对自己有了期许了,这就OK了。 再换过来想,一个人买了 100 本书,你都会看吗?我觉得可能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看过 5 本就不错了,这也不影响出版业仍然是一个成熟的产业。 第二,得到已经实质性地提高了知识产品的打开比例,而且是极大的提高。当免费的微信公众号打开率在5%左右的时候,我们的单篇文章的平均打开率已经达到将近30%了。像卓老板这个专栏甚至造就了奇迹,90%左右的打开率。 这是我的回答,所以结论是,我认为它是可持续的。 我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