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内容付费不是风口,大V未必能变现,必须做头部
基于这三个底层因素的变化,我觉得原来的出版教育传媒提供的产品,都不太适宜现在的需求。知识付费处在三个产业的中间地带,商业模式上是出版的,像书直接一本一本的卖,“得到”里面的订阅产品就是一本书,只不过它是电子化方式。 “得到”App用户数据 这是出版业一直的逻辑,不存在扭曲传统模式去找广告、要流量的逻辑;在运营上,它非常重,有点像教育,老师不是写文章就行了,得答疑、经常给点小彩蛋、跟用户互动等;而在知识传递的载体上,它又有点像传媒业,碎片的,契合用户的时间。 它把原来的出版教育传媒三个行业各自一部分的特征拿来,做了一个混合体。新事物出来了,不管精确不精确,我只好给它取名字,不叫内容付费,而是叫知识服务。我直接把它当服务业来定义,这是我看到的这个行业的机会。 知识服务不是粉丝粘性生意 内容领域的真正战场是认知 很多人提出一系列质疑。 比如,好多人说订阅后也不看,像“李翔商业内参”的打开率也只有15%。我们可以对比两个数字:微信公众号免费订阅的打开率,肯定低于10%,有5%就不错了,收费内容的打开率是更高的;再来看买一本书看完的有多少,肯定不到5%(笑)。 “得到”订阅产品的打开率在15%-55%之间,它大幅提高了购买后的实际使用率。 李翔 有人质疑续订率。从出版业角度看,比如畅销书,第一年畅销然后逐年衰落,这不很正常吗?还有毕业的问题,不能因为一个大学好,就要求他永远待在那里,这也不成立。 得从有点四不像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个产业,不要被数字和外界的质疑吓坏。 产业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卖得好!产品卖得好,是考量一个产业是否蓬勃发展的根本标志。 我想跟同行沟通的另一问题是,这个机会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或者说机会窗口没大家想的那么大。我特别要提醒的是,它的整个战场是认知战场,而不是市场。 大V影响力变现这事有没有的做,绝对有的做,不过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