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简史 – 喜马拉雅、豆瓣时间能否破除音频用户付费迷咒?
覆盖全国的无线基站以及廉价的智能手机,足以组成一个媲美SiriuXM卫星网络的接收网络。随着5G的推出,目前的流量问题都将不复存在。高品质、低价格音频内容配合中国汽车社会的发展,可以从基础上改变目前音频行业的现状。 同时,现行的政策并没有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音频内容进行管控,相比较卫星落地,其政策问题并不存在。 最后,通过“得到、知乎live、分答”等音频付费内容的早期教育,国内用户内容付费习惯已经形成,用户教育成本接近于0. “喜马拉雅”V.S. “豆瓣时间”未来的前景谁更广阔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可知,个人用户内容付费才是音频APP未来的商业模式,那么以用户UGC内容为主的“喜马拉雅”和PGC内容为主的“豆瓣时间”谁更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呢?我们从内容方面入手分析。 这里依然用双边平台模型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来分析,当音频内容的商业模式是用户个人付费时,平台的参与者就变成了内容生产者和用户。 但是与BAT模式不同的是,平台的付费方变成了用户,受益的内容生产者则需要产生高质量的内容来回报。这样一来,内容的质量就成为了平台网络交互能否实现的核心元素。 从内容质量控制看,“豆瓣时间”的内容合作制作模式,由于运营团队的深度参与,其质量更容易把控;而“喜马拉雅”的采购或UGC模式,则很难保证其内容质量的均一性,增加了用户的筛选成本。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