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拒绝成为比尔盖茨的“互联网之父”,今天拿下了计算机届的诺贝尔奖!
其实对Tim来说,他确实曾考虑过创立公司,研发自己的网页浏览器。连公司名称都想好了,叫“Websoft”。然而,敏锐的他预测到这会加剧市场竞争,市场上互不兼容的浏览器一定会把万维网分裂成不同的利益集团,这并不是Tim想要的结果。于是,他放弃了这一念头。 说到这,就离不开美国另一个人--当年只有 22 岁的男孩--Marc Andreessen。 (年轻时的Marc,当年还是有一头秀发的…) 当时,Marc 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 NCSA) 工作,他觉得在 WorldWideWeb上加上图形会更有趣,刷刷刷地和别人合作,开始了全新浏览器的开发工作。 1993 年 3 月,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Mosaic闪亮登场,大受欢迎。 后来,Marc离开了NCSA,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门做图形浏览器。为了避免和老东家NCSA的法律纠葛(你们懂的,美国人一言不合就打官司,老贵了),Marc就把公司名改了,叫Netscape。嗯,就是大家熟悉的网景公司。 1995 年,网景成功进行了IPO,且公司收入每季上升一倍,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佔有率高达70%。网景的成功也使Marc于 1996 年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至于后来网景、IE的故事,小探就不多说了。简而言之就是,IE在这场残酷的大战中取得了胜利,一甩头,傲娇地称霸世界。后来,就有了比尔盖茨王国。 曾经有人问Tim:你是否想过,如果你当时坚持创立做自己的浏览器,你现在就会成为Marc Andreessen? Tim的回答特别风轻云淡:“可能吧。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可能变成什么。”(hmmm...被帅了一脸) 在帮助万维网走向世界的道路上,Tim选择了商业之外的另一种做法。 1994 年 10 月,Tim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 LCS )创立了万维网联盟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WWC), 2003 年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合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CSAIL )。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