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人转型出品人,沈振如何投出热播剧《人民的名义》
影视投资的核心也是投人《人民的名义》是嘉会文化参投的第二部影视作品。在 2017 年春节前一天,他们正式拿到了发行许可证。 对于互联网公司和影视项目的投资,沈振认为核心是相同的,就是投人! “我们判断的标准就三点,第一这个项目是怎么立的项、谁立的,在创作过程中支持的力度有多大?第二编剧是谁,谁来执笔?第三落地工作由谁来执行?” 但对于这样一部“大尺度”的电视剧,很多投资方还是比较担心的。有媒体报道,导演李路在找投资时,前后有 50 多家投资方,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投资,甚至撕毁了合约。 所以有人怀疑,这部剧之所以能播出是因为拿到了“尚方宝剑”。对于这个问题,沈振笑了笑说,“首先肯定是没有!我们做这样一个题材,是国家的一个主题跟方向,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反腐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在一定的窗口期,是要展现给人民看的,也是建立大家对这个国家的信心,是特别自然而然的一个事”。 此外,沈振还透露,这次过审也非常顺利,“广电总局的领导很支持,虽然审片花了一些时间,但更多的只是从专业角度去考量,比如法官的言与行,以及一些法律名词是否是准确,所以还是比较准确地还原了剧本。” 沈振与众主创 好的作品应该引导观众以往主旋律题材的影视剧,往往得不到年轻人的青睐,但这部不同,有不少 90 后甚至 00 后都在追剧。对于这个现象,沈振认为,“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应该是这样或者是那样,但其实年轻人是充满着各种可能的,题材是什么并不重要,而在于你做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好东西。年轻人对于产品的好与坏,是有着自己的判断力的”。 “今天国内很多影视作品经常会提到大数据、消费者,这个我是不太赞同的,一个好的影视作品,绝不是要取悦观众,而是应该引导观众。因为毕竟是文化产业,希望观众看到我们的作品,会有一些新的理解,这个是文化影视行业很重要的一个点”。 《人民的名义》主宣传海报上的主演共有 17 位,没有一线电影明星,没有小鲜肉,甚至很少有 30 岁以下的“年轻演员”。但却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并且评论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老艺术家们”的演技完爆小鲜肉。 但沈振却坦言他们并没有区分什么小鲜肉、老腊肉,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只有谁比较适合,谁能更好的诠释出来这个角色而已。” 而老戏骨们的演技不仅精湛,就连片酬也远低于市场价。导演李路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些演员几乎都给了远低于行情的“友情价”,为了请来这些演员,李路几乎把自己在电视剧行业十几年的“脸”都刷了进去。 “其实对于好演员来说,钱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在整个影视行业当中,他们才是真正的匠人,对他们来说,选择一个好的题材、好的剧本远比片酬要重要的多!”沈振告诉猎云网记者。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