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爆火、达康书记被炒糊,我还是说说影视投资的冰与火
除了上述海外投资,影视公司在国内投资主要方式有联合设立基金、投资院线、与制片人设立合资公司等。以部分影视上市公司为例,在设立基金方面,当代东方 2016 年 5 月联合国泰元鑫设立 10 亿元的院线并购基金;唐德影视同年 3 月设立影视基金管理公司;皇氏集团 2015 年 9 月与上海赛领资本设立 10 亿元的股权基金。投资院线方面,当代东方今年 3 月收购威丽斯影院管理公司34%股权;此外还有中影 5 亿收购大连华臣70%股权,万达收购世茂院线,阿里 10 亿入股大地院线等。在参与设立内容制作公司方面,唐德影视与知名制片人黄洪设合资公司,控股贾晓亮的伟盛影视51%股份;新文化今年初出资 10 亿参投周星驰旗下公司PDAL等。 从上述梳理可见,虽然此次在《人民的名义》投资上失手,但并不能由此认为影视资本“不务正业”。实际上,国内大的影视产业链公司还是颇具雄心,从内容制作,到宣发、营销乃至院线都有资本进行收购整合。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民的名义》成为爆款,恰恰暴露了目前国内影视工业化程度的不足,资本纷纷退出,正说明其投资不确定性太大,其制作既缺乏充分的事先市场调查,也没有稳定的筹资机制,更没有完片担保等制度为其保驾护航,似乎唯一可依赖的只有若隐若现的权力担保。 投资遇冷与工业化的希望 比起错过投资爆款剧,更让影视资本心塞的是海外收购出现波折。 由于海外收购监管政策趋于严格,影视巨头土豪式收购开始受阻。万达继去年 9 月收购派拉蒙遭拒之后,今年 3 月份又传出其 10 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剧制作公司DCP交易告吹。DCP方面称,由于万达未能履行其合同义务,交易自动终止。而上影、华桦传媒与派拉蒙 10 亿美元的融资协议也遇阻,截至目前上影方面仍未付出首期1. 4 亿美元资金。不过这两家公司仍出现在最近播出的《攻壳机动队》联合出品方名单中。 收购遇阻的背后,是监管政策收紧的风向。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已经表示,有的对外投资事情做得很急,有一部分跟对外投资的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体育、娱乐、俱乐部,对中国也没有太大的好处。 4 月 10 日,新华社报道,国家外管局通报部分企业及个人外汇违规案例,特别指出:有企业国内债台高筑却非要借债到海外收购,更有企业转型步子太大,在国内生产钢铁的企业却在海外投资影视公司,国内开餐馆的却在海外收购网游公司。万达似乎正属于债务不少却大肆海外收购的典型。 而目前影视行业的低迷也让影视资本玩家们高兴不起来。由于这几年票房年增速两位数的刺激,大量逐利资本汹涌进入影视产业。资本的进入,一方面壮大了影视市场的容量,产业链的各环节开始初步的整合,影视市场的基本要素逐渐形成。但另一方面,资本裹挟之势似乎不可阻遏,票房注水、保底发行失效、演员片酬虚高、大部分投资者亏损等行业乱象为整个行业点了“世林赞”。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