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机大爆炸:线下流量入口和零售业态升级
大玩家游戏厅年轻的店长,还没有感受到抓娃娃机的火爆有什么样的价值。“各种各样的情人节时,娃娃机的营收就会飙高,除了这种商业上的季节变化,娃娃机每年基本都占百分之三十多的营收,没什么大的变化,市场非常平稳。”这位店长去年从郑州调到北京,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对于邻居万达院线而言,这个抓娃娃机却有更多一层的意义。在中国的大多数影院中,抓娃娃机已经成为标配。经营者们将这一轮变化称为“娃娃机走出游戏厅”,而在他们看来,影院正是更重要的推手。 过去十年间,中国银幕数量增长了十几倍,从 3531 增长到了4. 3 万块。伴随着这种典型的线下消费场景,娃娃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也随之兴起,分享着新消费习惯的红利。 除了供给方的需求,为什么抓娃娃游戏能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愿意为这个简单的游戏付费?实际上,抓娃娃有一种暧昧的赌博色彩,同时其结果是无关大碍的——付出几十块钱去博取一只毛绒海绵宝宝,人们愿意称之为迷人的不确定性,这令我们对娃娃机欲罢不能。 粉红经济也推动着娃娃机的流行。女孩子总是盼望着出现一个人帮她夹到自己最喜欢的娃娃,男青年们暗自收藏夹娃娃技巧,对于他们来说,来自异性崇拜又欣喜雀跃的眼神,或者来自他人的佩服和羡慕,也是这个游戏中需要享受的部分。 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产能也让经营者们能随着年轻人的喜好更换娃娃机中的娃娃。江先生告诉《三声》(微信公号ID:Tosansheng):“这两年娃娃机的款式越来越好,娃娃的款式也越来越好”。 更多的闯入者 电影院等候区 “所有的商业战争都是支付战争。” 传统的抓娃娃机生产厂商以及游戏厅经营者一直强调的是,这个小生意规模化的困难在于,一旦将娃娃机布局到全城,就需要经常穿梭在城市中,打开每个抓娃娃机、拿出游戏币、放回到兑币机里,同时取回兑币机里的硬币。 可见,娃娃机的运营中,最繁重的工作量来自定期添加玩偶和取回硬币。由于抓娃娃的成功概率是不确定的,因此娃娃的补货量和节奏都不能确定。在扩张的需要下,“给自动兑币机钱箱另外加锁,公司派出三个人同时奔赴一个运营点,互相监督,直接将钱箱运回公司。等到了公司,再开最后一把锁,”张得本告诉《三声》(微信公号ID:Tosansheng)。 在广东这个有着深厚硬件生产和创业基础的地方,抓娃娃机带来的商业机会早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升级抓娃娃的消费体验。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移动支付成为一种新的选择。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团队“发现”了周围的娃娃机和其中可能的机会:如果以移动支付代替游戏币兑换,就能降低巨额硬币造成的运营成本。 新技术带来的另一项改变正是远程在移动端监测经营数据,这种智能娃娃机出现尽管仍然需要人工取出硬币,但还是能够降低一些工作量。 张得本介绍说,自己的团队最开始做的是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并一直在为这套系统寻找载体,发现了抓娃娃机后,他们决定投入智能娃娃机的研发生产,目前已经迭代到第四代产品。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