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戛纳“买片江湖”:中国公司蜂拥,寻找下一个《爱乐之城》
从 2 月的柏林,到 5 月的戛纳, 8 月的威尼斯, 9 月的多伦多, 11 月的美国AFM,一整年的走下来,Ruby发现,能过审查,又符合国人口味的片子,其实不多,“最终你会发现剩下的十几部,中国的所有同行都在跟。” 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市场化很高的专业市场,但关系、偶然性和运气并存,“有可能一个项目还是概念阶段,就开始跟,跟了两三年之后,最终却落入了他家。”Ruby作为资深买家,也经历过跟一年的项目,依然失之交臂。 每个地区或者国家,可能都会有某一家深耕公司,比如在日本市场,凤仪文化是绕不开的竞争对手,而《摔跤吧!爸爸》最早的引进方孔雀山,早已和多家印度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他试图寻求合作的公司可能都会吃闭门羹。 要打破原有熟人市场的坚壁,机会可能来自国内,从今年年初现象级的《爱乐之城》,到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摔跤吧!爸爸》,国内市场对这类作品的接纳度,让这些买片人感觉意外又惊喜,仿佛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网络版权市场,天花板太低,依然被政策勒住脖子在竞争激烈的院线电影采购以外,在戛纳,还活跃着另外一群新媒体版权的买家,爱奇艺,就是典型。这个市场,有着另外一套“游戏规则”。 爱奇艺CEO龚宇曾表示,购买美剧,版权费高,而且收视率远不如国产剧,有点得不偿失。这话放在电影版权的海外采购上,同样管用。 爱奇艺电影版权合作中心总经理宋佳告诉娱乐资本论,引进《快乐结局》这样的电影节电影,目的不是为了拉新,也并不赚钱,相比于国产片《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动辄一两亿的播放量,这些影片的点击率少的只有几十万, 4 月,在美国院线上映的福斯影片《天才少女》在爱奇艺的争取下,上映两周就在国内上线,但最终播放量不过近千万。 平台购买这种影片更多还是出于留存的目的,提高用户粘性,“曾经有朋友告诉我,他交钱注册了爱奇艺的会员,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上了《索尔之子》。”《索尔之子》是一部典型的艺术片,斩获了 2015 年第 68 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爱奇艺在版权国际化这一块一直走的比较靠前,在此之前,除了《索尔之子》,《年轻气盛》《海街日记》《边境杀手》《荒野猎人》等电影节影片都可在爱奇艺平台看到。去年 12 月,爱奇艺还与狮门影业达成合作,内容包括狮门热门经典片库,及未来两年院线新片的独家版权合作。 娱乐资本论了解到,正因为这个市场看起来品牌意义多过于市场价值,据说优酷、腾讯等其他平台都没有派人来这些大的电影节采购,他们选择从一些代理商手中买,或者找爱奇艺买。 平台在采购上的需求,可以在代理公司这里获得一定的满足,这些代理公司在类型选择上比较多样,可以作为平台的一个重要补充。 爱奇艺去年在海外,对这种电影节影片的采购量大概在40- 50 部左右,并不大。 平台对于海外版权采购不够积极,总局的数量限制是另外一个原因,对于视频平台来说,敢不敢买,能不能买,依然取决于总局能不能给名额。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