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世界的神奇逻辑
互联网里,速生速死。 2013 年才上市的 Twitter 彼时市值 达 245 亿美元,如今几乎被腰斩,市值不到 130 亿美元。而 Twitter 同一团队创建的 Medium,反响也平淡无奇,盈利模式至今堪忧中。 曾经的传奇 Yahoo! 如今也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而 2011 年初才出生的微信,2017 年的用户数,已经有突破 10 亿大关的趋势了。 传统线下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一逻辑,在互联网上,也再度失效。 互联网迭代速度快,速生速死,效率至上。这样的逻辑,造就了互联网公司需要人才和真正有能力的人。你行你上,不行别 BB。一个愚昧与视野狭隘的创始人,带领着公司全体员工顽强拼搏,一起把车开到沟里,快速消亡,淡出人们的视野,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了。 而没有能力,裙带关系不管用,走后门也不管用。这也正是互联网成为众多人的阶级上升通道的原因之一。 与大牛 0 距离是幻觉,比起建立连接更说明问题的,是保持连接。 互联网让人际关系,像是 HTTP 协议下的请求,人人都可以发送,但是其本身依旧是无状态的。 这段话有些抽象。这么说吧,互联网给了太多人幻觉, 尤其是与大牛 0 距离的幻觉。与偶像互粉,和大牛在一个微信群里、被大神微博点赞、问了问题被大神语音回答(其实是付费的),这些在互联网诞生以前平常人难以遇到的事,如今都已常见无比了。但仍有人不明白,这样的事,更多是互联网红利带来的幻觉。 正视这样的事实,不难看见,与大牛建立连接,不再是过去遥不可攀的事。而传统线下与偶像只能神交的窘境,到了线上,也被消解掉了。但是建立连接的意义,也不再那么说明问题了。 真正有意义的,是你能否与你比更牛的人互益,享受他们带给你的价值同时,也为他们带去量级大致相当的价值。 把幻觉清除掉,看清楚自己的轻重,好好上路,才是正确的事。 一连串梳理了 6 条自认为值得一说的神奇逻辑,但是翻看我的写稿大纲,这还不到我准备写下来的逻辑的 1/3,数数看,都已经写了近万字了,剩下的部分,实在写不动了。 在今年,无向树还陆续把后面的内容再梳理,再发出来吧。以供大家见笑,算作抛砖引玉。 结尾强行拔高下这篇文章的价值。 重要的是,我希望读到此文的用户看得见,这些互联网里的神奇逻辑的边界是什么,都在何处,发挥着力量。由此,如何借着这些传统思维里没有的逻辑,进一步地掘取互联网带给个体,带给团队的价值,才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以上。 --- 以下,预告时间 --- 今年基于微信移动大数据的官方功能「微信指数」上线之初,我曾连写了两篇详解文(大家可以在历史文章中读到),后台收到的好评很多。 这周,微信小程序里的「微信指数」也同样上线了,相比于之前的页面版,这次的小程序版整体体验也更高效、更有效率。比如说,间接实现了订阅词功能。 有威力的技术,总是短期被人们高估,而长期被低估。但我希望我的读者,不会错过利用好这块数据工具的力量。 今年六月,我再度写一篇和「微信指数」相关的文章,继续深掘这一块的价值。这里写一点预告,有心人,到时候可以来看一看。至少现在,就已经可以去搜到小程序,体验一番了。 条形马 2017 年 5 月 26 日 于北京·海淀 原文如上,本文我先转发于小密圈,有个不错的评论,我觉得也可以列出来,仅供读者参考 评论者ID 张五哥: 说点不一样的看法希望激发下作者和圈里诸多大神更精彩的后续。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