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爆款频出,打造爆款的一条公式和三个瓶颈
四、坏消息:三个瓶颈最近,公众号“老汪这个人”撰文一篇,阐明了自己不再续订某知识付费产品的5个原因。 第一,免费的信息都看不过来,付费的更是无暇顾及。 第二,使用太低频。 第三,在如此低频的情况下还续订,那岂不是床头摆了个闹钟、天天提醒并刺激我说“老汪你不爱学习,老汪你浪费钱,老汪你这个懒鬼”。 第四,一些免费公众号和头条号的内容质量毫不含糊。 第五,穷。 需要说明的是,他说的是“不再续订”,也就是一个复购问题。这几句大实话,道出了知识“爆款”规模扩张的三大瓶颈,你必须首先想清楚怎么对付: 1、赋能问题,“付费”比“免费”强在哪里? 说来有趣,知识付费面对的首要对手,不是其它付费产品,而是免费的内容。试想,李翔做一个商业内参,那么如果有一个名气相当的人也做一个免费内测呢(当然李翔已经免费了)?好好说话讲口才,那么一个名气相当的人来免费讲口才呢?再比如,现在的很多收费专栏,真的就一定比行业大咖们的公众号写的好吗? 付费产品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说明付费的理由,说明自己比免费内容的价值更高,有什么独特和稀缺的地方,但实际上这个价值往往很难衡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或许你要问,那为什么优质的内容生产者要做免费内容呢,为何不干脆一起都收费呢?简言之,其实就是“人各有志”,有的大咖追求的是“传播和流量”,有的大咖追求的是“赢利和变现”: 我要做付费内容,那我内容的传播和影响力肯定受限,我还不如把流量做上去、未来接广告呢? 所以,追求流量和传播的免费优质内容生产者,是知识付费的第一个威胁。如果你做知识创业,先想好如何一句话讲清楚“付费的原因”。 2、复制问题,爆款模式能广泛适用复制吗? 知识“爆款”模式需要“名人背书”,但并不是每个名人都适合,也不是越有名越好,前提是这个名人是“适合包装打造ip、会被吸引的名人”。什么意思: 首选,并非学术的大咖泰斗都适合“知识付费”,因为很多人其实是学术研究的大咖,未必是学术“包装传播”的大咖,研究得很深入,讲的未必“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这就违背了易得性原则。 其次,对很多商业实践的大咖来说,这个模式“时间、机会成本太高”,吸引力不足。这帮人往往做个项目都能一个小时几万几十万了,时间太值钱,可选择太多,何必每天费脑子苦思冥想知识课程? 再次,对没有流量、无法打造成ip的“普通人”来说,哪怕有真才实学,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也可能转眼被淹没,结果就是精心准备的东西根本赚不到钱。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