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卖给阿里还是腾讯,这是一个问题
互联网发展太快了,在技术和VC的推动下,新业态快到AT没注意到时已经成长起来,进而快速形成行业壁垒,成为新业态里的变量,陌陌,唯品会上市只用了 3 年,摩拜成立 1 年估值 30 亿美元,映客成立 6 个月估值 30 亿元,梨视频上线两周估值 20 亿元,还未上市的滴滴已获得 14 轮总计超过 150 亿美元融资,今日头条 3 年内估值增长 22 倍达到 110 亿美元...... 在新的业态中,滴滴,今日头条,包括此前的美团俨然成为了一个个小霸。对于AT来说,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各个领域的小霸,在互联网赢家通吃的背景下,小霸意味着变量和对AT颠覆的可能性。正如《大秦帝国》孙膑在向齐王解释为什么不及时救援韩国时表示:“齐国需要一个弱韩,而非小霸。”所以,AT需要在“新巨头”成长起来前就及时打压或投资,确保新的业态不会对自己进行颠覆,或者会成为自己生态的一员而不是转投竞争对手的怀抱。 对于市值近 4000 亿美元,净现金近百亿(阿里 80 亿元,腾讯 275 亿元)的AT来说,通过广撒网的方式来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以小博大的过程,毕竟AT的基础设施对于发展期的创业公司以及创业公司上市背书来说都极为重要。 四、VC极力推动AT格局的行成2017 年截止 7 月 25 日,腾讯总投资 43 个达1172. 44 亿元,阿里巴巴总投资 23 个达898. 15 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 2005 年成立之初至 2016 年 11 月,红杉中国共完成投资514. 3 亿元人民币(而根据清科私募通的统计),相当于腾讯和阿里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投出了红杉中国 11 年的投资总额。 对VC来说,募集的资金需要在3- 5 年内产生收益,投资的资金需要短时间退出,而此前退出的渠道要么是IPO,要么是并购或者接盘侠两种退出模式。而即使以红杉中国如此高效率的投资机构,在 11 年投出 494 个项目后,含IPO和并购在内共 72 家,退出率仅为16.6%,超过八成的项目砸手里了。 但形式在 2015 年开始发生了变化,AT为了生态成为了VC第三种变现渠道,AT的现金储备和对生态的饥渴让VC退出更加高效和迅速。以 2017 年为例,在 2017 年腾讯投资的 43 个项目中,有 21 个是红杉跟投,有 10 个是华人文化跟投,有 10 个是高瓴资本跟投,有 9 个是经纬中国跟投,有 8 个是高榕资本和创新工程跟投项目。在阿里巴巴的 18 个项目中有云峰基金、平安创新、淡马锡、红杉分别贡献了 5 席跟投。 而对于好的项目AT的投资是无底线且会连续跟投,这也让VC可以快速退出。同时由于AT的持续跟投,可以保证项目后续融资可能性大大提高,同时AT的生态对于创业项目上市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可以用AT的背书提振股价。腾讯在 2013 年B轮投资滴滴 1500 万美元后又跟投四次,阿里巴巴投资美团,ofo后又再度跟投。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