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深夜电台”
音频直播的幸运:踩着视频走过的路 事实上,早在这一轮音频直播产品之前,“声音”的生意就已经有了众多入局者,比如主打声音社交的平台“陪我”和近期很火的公号“夜听”,都是通过声音构建内容平台。而在去年 9 月,“陪我”也上线了直播功能,微博则上线了语音直播平台红豆Live,主打知识付费市场。 不同于其他增加了直播功能的电台应用,语音直播对于荔枝是一次转型,从之前的UGC社区转向直播平台。即便公司内部,去年也有不少人也并不认同这种转型。但荔枝CEO赖奕龙却认为,“人们对优质声音内容的情感需求始终存在”。荔枝的声音生意逻辑是,图文、音频、视频各有各的市场和划分人群,用户群之间是并行不悖的关系。 荔枝FM成立于 2013 年,最初主打的是UGC模式的个人电台社区,现在的口号仍旧是“人人都是主播”。在UGC社区阶段,荔枝累积了大量的电台爱好者和个人播主,在转型语音直播后,这也为音频直播提供了初期的人才积累和社区氛围。 去年荔枝的直播功能上线后,用户数据在短期内就获得了快速增长。在视频直播风口下,音频形式相对缺少关注度。这个生意最大的考验来自于盈利模式,少了秀场直播里最直接的荷尔蒙刺激,音频直播变现十分考验想象力。 事实上,音频直播的形态并不新鲜,从传统的电台直播到PC时代曾流行过的网络电台直播,语音直播在技术上远比视频直播难度更小,普及程度更高。早在 2014 年的世界杯期间,考拉FM就通过纯音频方式连续对 64 场赛事进行了实时直播,此后又将音频直播应用到了演唱会、电影发布会、娱乐明星专访和个人直播等领域。但考拉最终由于业务调整放弃了音频直播,曾经在考拉FM做过一段时间音频主播的凌轩就表示:“当时考拉并没有打赏模式,音频直播很难变现。” 荔枝的突破在于将打赏模式接入了音频直播。仅仅 8 个月,其音频直播的收入就超过了原先的广告收入,这也让音频直播从一种相对小众的形式逐渐走上主流平台的视野。目前除了已经上线音频直播功能的荔枝FM、蜻蜓FM、和喜马拉雅三大主流电台外, 8 月 10 日,陌陌也将上线音频直播功能,而在此之前,他们早已在各大平台和公会进行紧锣密鼓的语音主播招聘。 蜻蜓FM直播业务的负责人蒋喆认为,上线语音直播功能并没有技术难度,语音直播所用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都是视频直播曾经使用过的现成技术。“更重要的是,此前由于视频直播的普及,用户打赏的习惯也被视频主播们教育过一遍。”他说。 某种程度上讲,如今音频直播的红火很大程度受益于视频直播的前期的发展和市场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打赏模式和公会模式的普及。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