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好多媒体抨击腾讯,《计算机世界》上有一篇封面文章,标题是《「狗日的」腾讯》,给腾讯插了一把刀。腾讯是那么大的一家公司,马化腾有足够的权利去傲慢。但他还是会这样问自己,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佛家讲,你只要能够内省看自己,就能够获得成长。年纪不是重点,如果不回头看自己,不内省,认为自己很完美了,那才没有成长的可能性。 
王欣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内省的能力。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很焦虑。我看着他们的焦虑,会想起曾经的我自己。 我也曾那么努力,努力过后那么沮丧。其实是模糊了努力和精进两个词之间的区别。 努力是奔结果去的:我要赚多少钱、我要买一个房——是工作量的横向增加。但是,精进是每次做完以后都要回顾一下我从这里学会和收获什么。努力是体力上劳累,但没有内省,没有自我觉察。没有思考,何谈成长。 我会拿3Q大战这个例子反复咀嚼、复盘,我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我在里面是个小角色,我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上面更大的老板的决定,我更愿意找出一大堆理由说这和我无关。 但当我真正把这件事拿来内省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和我的心智模式完全相关,我逃脱不掉对自己的拷问。 当时的我特别想赚钱,做现实的事情,金山毒霸是一家赚钱的公司。但没有去定义过金山毒霸的使命和愿景。我在金山毒霸曾犯下的错误,如果我继续不精进、不内省,我的底层心智没有改变,那么我再做一家新的公司的时候,也会在同样一件事情上跌倒——哪怕我努力、再努力,做流量,做现金流,做得很完美,也会摔在一样的坎儿上。 这就是努力和精进两个词的区别。 选择精进,很重要的是要和痛苦相伴,精进的核心就是面对痛苦,并且真心实意地去接受它。 创业也要做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其实都和你的初心相关。是做一家快公司还是做一家慢公司?到底是 to C 还是 to VC,还是 to yourself? 如果我们真的活成了一场竞赛的话,每次我都要横着跟别人比融资额,拿了钱就要高速成长,那么我们做这件事的初衷在哪里?是不是符合教育的基因? 2014 年的时候好多投资人都劝我说,王欣你如果做教育的O2O我一定投你。幸好,我没听这句话。我觉得现在做大平台特别难,其实所谓平台和机构,当机构服务多了自然就变成了平台,没必要被这些概念化的东西束缚。 
对王欣来说,创业最应看重的是「初心」和人性的本质。 作为创业者,我们应该问的是用户的需求在哪里?这个需求是增长的还是萎缩的?未来五年的需求在哪里?用户有哪些需求没被满足? 这才是创业过程中最应该去想的问题,而不是行业的热点在哪里?现在流行什么?相比新出来的东西,我更关心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一百年不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创业初期的时候总想颠覆一些什么,我们都会被乔布斯那句话「Think different」吸引,但是实际上创业三年下来,我感觉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质、回到人性的本质。 我特别希望馒头商学院能长成一个职场人的、年轻人的社群,是一个成长社群。比起外在的成功,我更想要听到我们的学员们,能够说一句话,说馒头是我们成长的心灵家园。 去年,馒头商学院做开学大课(我们最重要的一场线下活动),参会人数超过 800 人。馒头所有的员工一起上场帮忙,所有人一起把分给学员的材料装袋子,程序员们充当保安,营销负责人、HR们充当接待小妹……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我眼眶湿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