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主简史:从日入5万到每天只够买杯咖啡
原创内容相比于流量号,有着高得多的生产成本,但流量主收益上,却很难拉开距离。与其说是官方政策的问题,不如说是这种流量分成机制本身就对生产成本更低的流量号比较有利。这也导致官方想扶持的原创者恰恰没办法依赖流量主。 前文提到的“黑马公社”非头条报价 2 万,如果以流量主日均 150 元左右来计算,一条广告抵得上 4 个多月的流量主收益。如果是头条广告的话,4. 5 万元的报价等于 10 个月的流量主收入。况且,这还是 7 月 1 日针对原创的流量主分成比例提升之后的计算。流量主的收益还能回到过去吗? 流量主收益下滑,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是微信官方所能左右的。流量主收益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 阅读数*曝光率*点击率*单价=流量主收入 流量主想拿到一次收入,必须先让粉丝看到内容(打开),而且用户只打开还不够,必须阅读到底才会看到广点通卡片(曝光),然后被卡片吸引点进去查看(点击)。在打开、曝光、点击,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用户流失。所以流量主想拿到3~ 5 毛钱着实不易。 我们必须考虑的大背景还有微信公众平台整体用户活跃度的下降:
此外,流量主的点击单价又受到广告主的影响,其实是间接地与整个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保持动态平衡。 如果广点通投放价格过高,那么广告主就会离开微信转向其它平台。从点击到转化,对于公众号推广而言还要经由一个“关注”的动作,这一步的转化率,据一位优化师透露,大概是30%,垂直细分账号还要更低。这意味着,对于广告主而言,获客成本至少是点击单价的3~ 5 倍,这还不包括官方对利润的诉求。 在广告主、微信与公众号三者不断的博弈中,最终形成了目前的市场价格。如果微信想要增加公众号的流量主收入,要么让广告主出价更高,要么让出自己的利润。这等于是要么将广告主推给其它内容平台,要么自己割肉。很明显,都非良策。 微信的困境 对于微信公众平台而言,面临的挑战还有来自其它内容资讯平台对优质内容生产者的争夺。 在微信保持一家独大的时候,自媒体人几乎没有选择。但现在各大平台都在伸出金色的橄榄枝,争相对优质内容示好。虽然微信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一超多强”格局下,公众平台的分量已经没有那么重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