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晃咖、muse,野心勃勃的音乐短视频会是下一朵“昙花”吗?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独立的音乐短视频平台,在大多数产品同质化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单一的产品功能和短期爆点很难将用户沉淀在平台上,但如果不能顺利从工具转化为社区,那对于这些平台而言,昙花一现也将是他们最终的命运。 事实上,在打下美国市场后,Musical.ly在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发展都十分顺利,累积注册用户达到了2. 3 亿。但在中国,同样的产品却失去了在欧美国家的竞争力。尽管为了正面应对竞争,muse一改此前在不买流量不大规模宣传的风格。开始在国内进行花钱曝光和主动宣传,并降低用户门槛调整产品。但目前看来,这些举动的效果并不明显。 muse方面向《三声》(ID:tosansheng)表示,正在进行产品调整,但具体调整方向尚不得而知。 二、“闯入者”抖音 相比之下,背靠今日头条的抖音明显是在主场作战。 2016 年 9 月,今日头条宣布投入 10 亿元全力备战短视频,今年 2 月,头条全资收购北美移动视频创作平台 Flipagram。 5 月 16 日,今日头条又投入 10 亿在短视频平台“火山小视频”,资金用于补贴平台的 UGC 短视频创作。除了抖音外,西瓜短视频和火山小视频两个产品的增长速度也十分显著。根据大数据公司易观发布 2017 年 7 月移动APP TOP1000 排行榜,在MAU千万以上级别的主流APP中,增幅前 20 的榜单中,短视频应用占据 3 席,其中火山小视频和抖音短视频分别以107.1%和95.5%的环比增长位列榜单前两位。 在用户增长达到一定瓶颈后,今日头条一直在寻求试图建立除技术之外的壁垒。目前看来,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在平台上建立社交关系,从头条问答到火山小视频再到抖音,今日头条一直试图通过打造社区的方式建立让平台上的用户产生黏性。 抖音瞄准的是未被快手覆盖的大城市年轻人,他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具有流行文化导向能力的年轻人社区。为此,他们在一开始并没有着重引入明星,而是继续按照今日头条系的产品对用户产生的内容进行人工智能的算法与推荐,除此之外,在早期他们引入了一些达人和高校学生来引导社区氛围和产品调性。 在今年 5 月,抖音曾告诉钛媒体,运营社区时不会刻意把流量导向人气明星们,而是重点扶持和关注兴趣社区的达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小型 KOL 有很大的积极性,能以点带面,影响一部分群体,而平台又不用担心明星大 V 流失之后,用户开始断崖式下跌。 然而,之后的抖音明显加入了明星战术。 鹿晗在抖音 7 月,鹿晗推出两首新歌《零界点(On fire)》《触发(set it off)》。与过去的新歌推广方式不同的是,这一次,抖音作为合作伙伴,发布了两个 15 秒的鹿晗MV视频。两天内,两个视频在抖音播放量近 2000 万,而鹿晗在抖音的音乐官方账号的粉丝涨到了 110 万。之后,《中国有嘻哈》的人气选手万磁王PG One、小白等也陆续入驻抖音。 对于一款上线一年左右的产品,其冷启动时间的关键,是快速规模化覆盖顶部。而这个顶部正是带有巨大流量的明星。不过,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与社交“去中心化”的理论相违背,在明星效应后期,产品真正要考虑的还是如何让用户留存下来,这时候小KOL的作用就会显现。 不过,并非所有“有后台”的音乐短视频都一帆风顺。Twitter旗下的“短视频鼻祖”Vine就在激烈竞争中壮烈牺牲。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