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消息:精致利己的坏分子,还是打破藩篱的冒险家?
他拿起司正在写的勒索病毒选题举例,说可以从白帽子的角度试一试。“看问题的方式这个壁垒,我可以给你提供,但收集资料的壁垒你要自己去形成。”张语速极快,指节敲着桌子,似乎有点不耐烦。起司看着他,边听边记。 平日里,他也有积累“壁垒”的习惯。如 5 月 4 日,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马云说自己 21 岁没打过架,那意思是 21 岁时候打了一架,那年应该是 85 年,他刚考上杭州师范,大一,不知道是哪个同学挨了打? 然后他说自己小时候愿意跑两公里去看两只鸡打架,以他家和上学的位置,河坊街与武林门之间,应该有聚众斗鸡的地方。查一查!” 老道消息文章中出现的很多细节,读来让人一边吃惊,一边疑惑。这来自对壁垒和故事性的偏执追求,例如张豫宏宣称,为了把故事讲圆,“甚至知道那个二手信息是错误的,但我还是要用。” 这话听来非常不可思议,采访中,张豫宏费了不少口舌来同我交待论据。 他首先举导演张黎的作品解释:不强调史实,而强调史观。“他在历史细节上可以出现错误,而且是有意为之的错误。你看完《走向共和》,得到最强烈的信号是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进行改革;《大明王朝1566》改稻为桑是虚构的国策,不存在这个东西。” 几个月前,张豫宏在一场与知名专栏作者Keso对谈活动上,论及当年3Q大战中腾讯或深圳警方意欲将周鸿祎在深圳诱捕的传言,“你到底有想法、没有实施,还是完全没有想法,还是有实施,但刚开始便被打断了,这个我觉得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所以我认为去穷究一些细节是否准确,其实是对整体不负责任。” 他又举一例,来论述这种不求真的创作方式更有生命力:“ 70 到 80 年代,苏联体制已经非常僵化,那么多腐败案件,今天谁还会记得腐败案件的新闻?大家只记得里根讲的苏联的笑话。” 在张豫宏眼中,这是段子手的胜利,也是他放弃新闻路径,而选择写“互联网故事会”的原因。他认为,传统新闻的话语体系终将过时,而段子手、说书人这类以讲故事见长的手艺人却占据了天然优势,“离有矛盾的地方更近,人民群众更喜闻乐见”。 “我从来不会把老道消息定义为新闻类,我们就是讲段子,就是讲故事。并不是认为这比新闻理想低,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的生命力更强。” 2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