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微影的夏天:旧战士和新盟友真的能“一笑泯恩仇”吗?
2014 年 7 月 1 日,微信将钱包入口给予林宁团队,专做电影票务的微影时代应运而生。王倩对这一天印象非常深刻。她当时被原高朋网所在的网罗天下有限公司买断了工龄,签入微影时代,同王倩一起来微影继续做市场业务的,还有 11 位老员工。 “我们是为微影打过江山的”,在微影创业之初,王倩和这 11 名老员工都负责签约影院。仅仅在 2014 年年中到 2015 年年末,微影时代的影院签约数量就达到了 5000 家。 “那时候,一个月中有 20 天都会在外面出差,一家影城一家影城地跑,站在影城的角度分析接入微影票务的好处”。这样的努力和斗志帮助微影很快崛起。“那个时候公司没什么钱,给影院的押金也是最低”。但即使如此,到 2015 年年底,微影的签约影院数已经处在头部阵营了,“我们比猫眼快”。 微影时代位于东五环内的厂区 作为创始级员工,王倩认为微影的最佳状态在 2016 年年底,也就是收购格瓦拉之前。“那个时候的数据都很漂亮,签约影院数量、覆盖率和票务占有量都很不错”。 然而,随后的团队整合和业务转型,让微影遭遇变化。微影正在开展的“智慧影院”项目,因此不再被重视。这是微影时代基于微信展开的业务,每个影院只需开通一个服务号就可以自主、灵活地卖票并做活动,而票款直通到达影院,微影得以收取每张票的服务费。 几位采访对象都还记得被转去做发行后的不适应。当时的任务是一个月有 10 部电影上档,起码要做到 8 部影片的发行,“这个工作量本身就很大,对微影又是陌生的一个领域,还要兼顾与影院关系的维护”。 业务转型后也带给王倩带来工作上的巨大困扰。从 2016 年开始,每天早上到晚上,王倩都会接到影城经理打来的 2 催款电话,那个时候王倩不得不在一些时间点选择关机。 “公司也不缺钱,就是程序走得慢。全国有 7000 家影城,每个月1- 10 号由我们做结算,但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有五六个人,哪里对得完”。 再回首之所以走到今天局面的时候,没有人会怀疑在保底上的激进举动对于公司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实际上,微影在整体节奏上都保持了同样的风格,这也被微影老人们一直念叨着。 王倩在今年 4 月选择离职,她是那 11 个老F团里最后一个离开的。那一天,她既平静又伤心,“我们这批老的,在一起经常聚,一说起来都觉得很痛心。我们努力争取的这个局面,就这样子被拱手让了出去。” “总会有赢的时候”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