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已至?MCN挣脱MCN
根据自身的模式选择不同的平台,或者至少在运营和变现策略上有所侧重,成为MCN机构必的必修课。“对于单个MCN来说,全网分发事实上是一种伪命题,在各个平台都需要你的前提下,发行门槛是非常低的。”王留全对《三声》说。“重要的是,要确定平台的特性与你所运营的内容属性相符。” 这在MCN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像美妆、美食这类在内容电商上比较容易实现转化的MCN机构,多在微博平台积聚流量,再向淘宝短视频寻求转化。然而,其他一些内容属性更强、在to b合作上潜力较大的MCN如新片场等,则在微博与头条等平台发力较多。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易观发布的数据,过去一年内短视频平台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上涨67%,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上涨45%。而另一项研究也显示,移动短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今年底将达到2. 42 亿人,增长率为58.2%。 显然,过去一年中,平台对于短视频以及MCN的推动作用显著,而进入下半场,平台要求收割的也正是这部分新型内容的规模化变现成果。 不同模式MCN的“殊途同归” 在 2016 年 7 月份开始向MCN转型之前,何仙姑夫曾是一个专门制作穿帮和搞笑类视频的PGC团队。早在PC时代,就形成了《麦兜找穿帮》、《囧闻一箩筐》、《妹子说热剧》等搞笑向的内容矩阵,并通过优酷这样的视频网站传播。“流量效应带来的广告收入是很可观的。”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创始人刘飞向《三声》(微信公号ID:tosansheng)说道。 在这种内容矩阵内部,运营者依靠抱团得到的高流量来提升广告议价能力——以流量为基础的广告一直是内容变现的主要模式。因此,搞笑类、段子类的视频始终大量存在且生命力顽强。 不过,随着内容分类与精细化,流量的属性与质量,在繁杂的短视频内容生态中对于持续变现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华映资本的合伙人刘献民强调:“眼下的重点是,获取有效流量并且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2017 年 9 月,在宣布完成数千万的A+轮融资的同时,以大流量内容起家何仙姑夫正式上线MCN品牌“贝壳视频”,转向垂直品类的内容运营,并表示已签约 30 余位垂直领域的细分头部CP。“比如二次元领域的手办测评与旅行短视频领域的探险主题的冒险雷探长”。 同时,刘飞还是表示,何仙姑夫的头部搞笑类PGC内容仍将继续占据重要的位置,“为我们其他的垂直内容导流。” 实际上,在MCN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大流量、跨品类运营还是垂直化、精细化运营之间的争论。流量是变现的基础,而垂直深度的内容在后续开发和变现上拥有较大的空间。 通过大流量内容带垂直品类,在流量上比较容易起来。除了何仙姑夫,papitube的快速发展也是基于头部账号的流量红利。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内容深耕某一个领域产生商业壁垒能带来更大的价值。因此,除了何仙姑夫,papitube旗下账号目前也在向多个垂直品类发展。 这一点也被新片场的联合创始人周迪所认可。“虽然我们没有聚焦到某一个垂直品类,但在每一个垂直品类都有头部内容,并且实现了品牌化运营,在商业表现上都比较稳定。” 刚刚完成B轮 6000 万融资的快美妆是一个将垂直品类效应发挥较好的团队,从网罗有原创能力和商业变现潜力的红人开始,逐步形成美妆垂直领域的内容生态。对于团队来说,内容本身依旧依靠CP,快美妆的核心作用在于实现“美妆内容工业化生产”。 陆昊在不同场合均表示过,“要提高创作者的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包括帮助创作者验证创意的市场反馈,要让创意更有机会成长为爆款。”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