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上市,创始人吴文辉从普通程序员到身价30亿
2004 年中旬,开始盈利的起点迅速累积着流量和名望,前一年还在口诛笔伐之下挣扎的吴文辉摇身一变,成了同行的榜样,和资本市场眼里的红人。VIP收费制度实行数月后,不少风险投资商和TOM、盛大等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开始与起点接洽。 但在吴文辉眼里,起点从创立至今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套现赚钱,而是站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辐射更多的人。另一方面,由于 2004 年的高速发展,初创团队每天需要处理两三千万人次的流量和一两百人的作者队伍,资金、资源、运营经验和平台,已经成了新的刚需。于是,起点拒绝了风投,在TOM和盛大之间,吴文辉选择了那个要“一统天下”的陈天桥,和当时正在迅速扩张的盛大,从之后的结果来看,这次选择无疑是正确并幸运的。 2004 年 10 月,起点中文网被盛大收购,成为盛大全资子公司。在之后的两年里,陈天桥实践这他的诺言,在 2005 年向起点追加 1000 万元投资, 2006 年追加 1 亿元投资,并在人力、销售渠道、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 2006 年,起点中文网的会员达到 600 多万,作者超过 6 万人,单月稿酬发放突破 100 万元,全年盈利近 3000 万元。起点中文网,成了名噪一时的网文行业领头羊,吴文辉被套上了“网文皇帝”的称号。 起点中文网CEO,从《鬼吹灯》发现衍生价值 2006 年,天下霸唱的《鬼吹灯》迅速蹿红,在点击量、社区活跃度和用户消费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现象级的成绩。 与此前的热门小说不同,这部盗墓题材小说除了正版阅读、销售收入之外,还在版权衍生品等方面取得了成绩。除了各语种的版权销售,小说的漫画、影视改编、游戏改编、音频改编等一系列衍生产品的销量超出了吴文辉的预想。他开始意识到,一个版权的价值可能不至于小说阅读和出版本身,只要粉丝体量和质量到达了一定程度,其所衍生的商业链是极其复杂和冗长的。 (鬼吹灯) 据起点中文网创始人罗立回忆,虽然起点在《鬼吹灯》的火爆表现中发现了小说在文字阅读之外的价值,但当时却没有产生“IP”的概念和长线开发的设想。 自《鬼吹灯》之后,起点中文网和盛大开始在在线阅读之外,探索小说的衍生价值,包括游戏、影视、漫画等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这可能是如今阅文集团商业模式的原始形态之一。 经过多番探索, 2006 年 10 月 27 日,盛大宣布起点日最高浏览量已突破 1 亿人次。将以起点为基础,收购红袖添香网、晋江原创网和榕树下等文学网站,扩充文学业务板块。此后,盛大文学在 2008 年成立,开始了网络文学冲击IPO的旅程。 但这段征程却不像吴文辉第一次“找死”那么顺利了。 盛大文学总裁,在IPO和博弈中离场 2008 年 7 月,陈天桥宣布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由侯小强出任CEO,吴文辉出任总裁。 就职期间,吴文辉在起点原有的网络文学作家打造计划和网络文学版权多元化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学版权直营+分销的渠道合作体系,使盛大文学的业务组合更加严密和科学,此后两年,起点中文网作品在各大主要渠道销售中均保持领先。 (盛大文学)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