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烧掉近2千万后,她如何借微信新风口逆袭月入千万?
但这个产品很快被验证在商业上是失败的尝试。当短期的粉丝效应过去,商业变现成为难题。“商业变现走不通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愿意降维,因为变现需要有海量数据,但我们想保持高逼格的形象,二者之间是个伪命题。”于小戈说。 第一个产品流产后,于小戈又在 2016 年底做起了第二款App,iDS大眼睛,类似于一个消费版的知乎,纯邀请制。但在流量和商业变现上同样遇到了瓶颈。“因为我们不愿意降维,又不愿意商业化,用户数到了六七十万就很难突破,成为了城市精英交流消费经验、谈资的地下社区。” 接连遭遇失败,于小戈陷入内忧外困的境地,为了做前面两款App,她已经烧掉了近 2000 万元。 就在事业跌入最低谷的时候,于小戈的健康状况又亮起了红灯,她在台湾因大出血昏倒被送急诊。合伙人汤大米在机场一边用轮椅推着她,一边擦着眼角说:“小驴,公司咱们不要了,我只要你。” 到今年年初,她们的商业模式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这个当初倔着脾气离开光鲜职位的姑娘,一时成为被群嘲的笑话。 转机, All-In小程序电商 转机的到来在今年 4 月。那时,微信开始逐渐开放小程序四个方面的入口:公众号、二维码、群聊、搜索。小程序在经过“鸡肋”期后,显露出令人激动的征兆,一场爆发似在招手。 于小戈的天使投资人Shark,这位蘑菇街的创始人,飞到北京,严肃地告诉小戈:“这次你一定要听我的,做小程序,现在立刻马上。” 但当时她还有所犹豫,担心小程序会抢夺走好不容易积累的几十万App用户。Shark打断了她:“不要想App用户流失怎么融资的事,就你这点破数据,不流失也融不到资。不要想这是不是好机会,反正你手里也没有更好的机会,All in搏一把。” 与此同时,微信团队也在不断接触于小戈的团队,认为她们很适合做小程序。于是,于小戈在痛哭一顿后,带着技术、产品、UI飞到杭州,和Shark的技术团队一起,埋头苦干了几个星期。 6 月,她的第一款小程序“iDS大眼睛”上线,这个女性消费社区主要用于晒货,以及分享一些消费经验。“那时我还是没放下媒体人的思维。”于小戈说。 按照和Shark商量的推广节奏 ,这个社区小程序的量很快就上去了。于小戈介绍,“‘iDS大眼睛’社区目前大概有 120 万左右的用户,PV一天有几万。但现在已经不怎么管它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