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按摩、KTV、出行、智能零售,哪一种属于“真共享”?
在位于 3 层的富力广场餐饮区,亿欧随机调研了多家餐厅的“共享充电宝”使用情况,并对其中的几位店长或经理进行了相关咨询。 (图3:共享充电宝使用场景及租借流程,以街电为例) 亿欧发现,并不是每家商家都愿意安装“共享充电宝”,会让他们产生“抗拒”的原因主要是:1)用户需要充电时,店家会提供插头和数据线,直接在收银处帮助用户充电,充电宝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2)部分充电宝的占地面积太大,比如街电,会占用前台本就拥挤的面积。相反,如果有单个的、无需机器的产品,他们则愿意与相应的企业洽谈合作。 另一方面,亿欧还察觉到,该商城该层店家多数采用的是“街电”的共享充电宝产品。在记者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亿欧发现它具有使用便捷、可供选择类型多样、退款快、覆盖面较多等特点。当问及“如果到别处吃饭时用户应如何归还充电宝”时,不少店家表示,这家商场里不少餐厅用的都是街电,可随意归还。 (图4:共享充电宝归还流程截图,以街电为例) 不过,租金 99 元、前 30 分钟内免费、 1 小时 1 块钱的租金并不高,似乎很难令共享充电宝实现对应的商业价值。当问及使用频率时,富力广场 3 层餐饮区胜博殿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平均每天使用充电宝的人只有5- 6 人左右,人数并不多,似乎并不十分“高频”。 值得注意的是,以对大多数用户而言,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仅限于店内或该场景内,而他们的安放位置包括机场、地铁、餐饮店、KTV等等。那么,总的服务时长能够支撑充电宝企业实现相应的商业价值吗?毕竟,分享经济模式的落地必须要让实体和商业进行结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拥有长远发展的机会。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在知乎上给出了解答。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远远不止一种,实际上它包括以下 4 种:①共享充电宝的超时收入;②充电线售卖收入;③广告收入;④充电设备以及使用服务费收入。其中的广告收入即通过设备上的多媒体互动屏幕、设备机身广告贴纸、充电宝定制服务来构建充电网络,这或许并不是每一家企业的盈利模式,但也是充电宝公司的多种商业模式的体现。 而从盈利手段的丰富性来看,也不难理解九合创投投资经理许妙成曾经发过的一条朋友圈的含义了,前不久,他曾在朋友圈表示:“对不起了,各位,你们质疑最多的共享充电宝,可能是最早实现盈利的共享经济。” 另据来电科技曾对外披露的数据来计算,每台充电宝每天被使用的频次在0.7-0. 8 次之间,每次租借时长约为三小时。这个数据也比实际调研结果更为理想。 3、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无人零售、迷你KTV等业态趋于“流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