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涨6倍、与子公司内讧爆发,迅雷的冰与火
“我当时用了手机迅雷,外号叫手雷。我真的是被它雷得外焦里嫩啊,他们移动端产品,所有体验都是按PC端生搬硬套来做的。当用户从互联网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之后,用户其实还是有下载需求,包括图片、铃声、APP软件啊,这其实是一个软件商店的原型,所以我觉得迅雷应该是最有机会去做软件商店。如果做好了,市值扩大十倍都有可能。” 程浩在今年的复盘里,也承认“错过软件商店”是一个巨大失误。仅仅 91 助手,就以高达 19 亿美金的价格卖给百度,还不说 360 软件商店、腾讯应用宝等核心入口的价值。 在屡屡错过风口后,迫于内外压力,屡次上市夭折的迅雷,再次冲击上市。于是迅雷找到了雷军,让雷成为了迅雷第一大股东,替他们来背书,并企图想依赖小米去发展迅雷移动端,彼时的小米已经卖了几千万部手机。 但是事后证明,这也只是美好的梦想。 谁造成了迅雷的没落? 邹胜龙是迅雷无可置疑的命门。 抠门的老板。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么迅雷员工口中的创始人邹胜龙就是——“抠”。刘飞的原话是“抠“,黄卓生则说“抠抠搜搜”。放不开,凡事都精打细算,过于计较。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省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需要放手一搏、All in的时候,就必须果断投入。可惜的是,邹胜龙从没有这样做过,不管是视频、浏览器、软件商店、移动互联网等等都是如此。迅雷账面上的现金一度远远高于市值。 沉迷技术。由于创始人太沉迷于技术,而忽略了营销、公关、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包括一向低调的马化腾、雷军都因为公司业务需要,纷纷站出来为公司代言,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声,但是从没有见过邹胜龙程浩来为自己的产品代言。 卸任后的程浩也对此有所反思。其实不管是视频、浏览器、软件商店,并不是高技术门槛的事,更多是要靠市场、公关、传播,一系列组合拳才能有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 太过干涉项目。在迅雷在职和离职的多位人士都提到一个事实:如果邹老板盯上什么产品,这个产品绝对会挂掉烂掉。在迅雷历史上,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大版本,比如迅雷6,是邹老板亲自关心开发的,最后不了了之,用户根本没升级过这个版本。 已经自己创业做CEO的刘飞,曾经是迅雷早期的一位高管,和邹胜龙、程浩走得很近。他的感触特别深刻:“CEO很多时候,应该关注大方向,不要过度抠细节。CEO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了。一个公司一般都会有几个甚至更多项目,如果他深入去参与这个项目的话,变成整个项目的阻碍,因为项目的所有人都在等着CEO做决定。最后,员工不敢负责,也不愿意主动承担,因为反正老板有他的想法和主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化腾。在互联网界,马化腾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事出了名的。马化腾会自己会去体验很多小细节的功能,每个公司永远是老板发现最多的bug,但马化腾只把握在大的方向,提出需要修改的细节,但不会干预具体执行,更不会出现具体功能等着他来决定的局面。 有趣的是,历史上也曾有这样的案例。在遵义会议上,总结红军失败的教训时,聂荣臻说:“毛泽东指出华夫同志(德国人,当时的总指挥)是瞎指挥,我完全赞成,我深有所感。华夫同志对部队一个军事哨应放在什么位置,一门迫击炮放在什么位置,这一类连我们军团指挥员一般都不过问的事,都横加干涉,这不是瞎指挥,是什么?” 这么一个抠门、沉迷技术且过度注重细枝末节的老板,最终成为迅雷发展的天花板,并且竟然到 2017 年才卸任。 迅雷的春天还是“万历十五年”? 11 月 28 日,迅雷旗下的迅雷金融发布公开信,指明迅雷CEO非法集资和技术骗局,迅雷股票大跌。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