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期权“骗”了三年,我却不愿离开这个“骗局”
“锐明三十,我三十二了,都到了而立之年。”庞杰告诉懂懂笔记,这几年身边很多创业公司,都因为盲目转型或者内耗而倒下了,他们两人的企业也维持得很艰难,但因为习惯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所以期盼着有朝一日,那张盖着印章的期权协议能够兑现分红,公司能够像创始人说的那样实现上市,自己也能走向人生巅峰,“当初也都想赌一把,赌对了我们都是成功者。” 结束语说创业容易,但许多创始人从一开始就少了一份坚持。有多少企业在憧憬未来,画着“大饼”的路上轰然倒下了,而那些没倒下的,却是通过计划和不停改变的战略,在尝试“续命”。大量的打工者因为“期权”、“股权”,甚至“晋升空间”的诱惑,成了不计回报的“合伙人”,跟着创始人驰骋在未知的路上,也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历练。但待过两家创业公司的庞杰却表示,收获经验的前提是要跟对人。如果遇上不靠谱的创始人,那么除了付出时间和精力之外,并不会有任何收获,能成为小米那样成功的创业公司毕竟是少数。 “现在想想,没有效益的初创公司,说期权股权都是扯淡。”交流的最后,锐明感慨着自己逝去的那三年青春,“三十了,事业上我立不起来,但也很难下决心离开,生怕离开后它就成功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