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已至:手机行业的杀劫2018
从 2015 年开始,线下渠道一度成为中国手机行业的增长引擎,但自 2016 年下半年以来,线下渠道的销量就开始全面下滑,从 2017 年二季度开始更已开始负增长。 而线上渠道则重新抬头。从 2017 年第二季度开始,线上渠道的销量就全面回升,渠道份额占比也开始提升。 而业界预计,线上渠道已经重新成为市场的主要拉动力,而且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到 2019 年。 需要说明的是,GFK这张图中,并未包括运营商渠道。但接下来,运营商渠道的力量也值得重视。 2014 年 7 月,国资委下发文件,要求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必须在 2014 年开始的三年内,连续每年降低20%的营销费用。受这一政策影响,过去 3 年来,三大运营商一共削减了约 400 亿人民币的营销费用,其中的主体,正是来自于削减终端补贴。 而在这一政策到期后,三大运营商的同业竞争,已刺激它们在终端侧重新投入巨额补贴,这也将对手机产品的市场格局产生影响。 三、关于市场格局 手机业的每一次的过冬,都是一次汰弱存强,格局重构的大洗牌。 面对出货量下滑、涨价危机和渠道变化,在 2018 年,国内手机市场将趋于“杠铃化”:领头羊和小厂商份额仍能保持增长,规模居中的厂商则将面临历力。 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正在向TOP5 集中 虽然目前尚未有准确数据,但业界估测,在整个 2017 年,华为、OPPO、vivo、小米的销量都将实现不同比例的增长。 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更发布报告称,到 2017 年 10 月,华为、OPPO、vivo、苹果、小米这前 5 大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已经高达91%,而一年之前,这个数字还只有79%。 对于这个数据的准确性,我是存有疑问的。比如GFK的数据, 2016 年中国手机出货TOP5 的总和,只有66.5%(华为18.1%、OPPO 13.8%、vivo 12.3、苹果11.3、小米11%),比79%少了12. 5 个百分点。而赛诺的数据,也与GFK基本一致,与Kantar Worldpanel相差较大。 不过,抛开具体的份额数据,市场越来越向头部集中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 核心原因在于,作为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产品,每一部智能手机制造,都需要整合数以百计的供应链,以及数以十万计的技术专利。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垄断手机的专利与供应链。 目前,除了三星,全球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能实现全产业链的独立生产(即使是三星,也需要其他厂商的专利交叉授权,实际生产中也同样会采用其他厂商的供应,比如Galaxy S9 就有可能搭载高通骁龙的 845 芯片)。 所以,手机厂商的核心竞争优势,已经不再集中于技术创新,而是越来越转向供应链、渠道、品牌传播等综合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