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的五个大“坑”:老板不好当,且行且闪避
“如果让一些投资者一下子拿出几十万、上百万来推动项目,确实有难度。但如果让若干投资者每人拿出两三万块,那倒容易接受。”用股权众筹的方式,在丽江古镇开了一家民宿的Sandy告诉懂懂笔记,这个民宿项目总投资额高达 120 万元,就她个人而言,自然是吃不消的。于是,她将整个民宿项目拆分成了 50 股,每股2. 4 万元,并在某众筹网站大力宣传,同时号召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捧场,最终把这间民宿开了起来。 因为地处古城景点内,位置又是在半山腰,观景效果极佳,所以前来住宿的旅客络绎不绝,刚一年时间众筹股东们就拿到了相应的分红。 但由于众口难调,在民宿后期的经营上,股东们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仅仅是民宿装修风格等细节问题,股东们就曾争执不休,但碍于尚有盈利分红,并没有撕破脸皮。 然而,让Sandy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云南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丽江古城这几年游客持续减少,民宿的经营效益上,也出现一定的下滑,“非常担心今年分红的时候,大家会打起来。” 而早前,懂懂笔记所发表《“缺钱”的创业者:股权众筹是天使,也是魔鬼》一文中,主角胡杰可就没Sandy那么走运了。 作为一家净化器创企的创始人,他运用股权众筹的方式,在公司最“缺钱”的时候,引入了大批发展资金。但连续好几款产品都没能在市场上迅速引爆,也使得众多股东颇有微词。每位股东都代表了各自的利益,对于经营上又有不同的看法,加上项目迟迟不能盈利,分红眼见遥遥无期,于是便将公司的经营不善,迁怒于创始人胡杰身上。最终,项目清盘、库存被股东搬空。 而另一位接连开了三家“魅咖”众筹咖啡馆的邱志达,也因为股东众多,众口难调,而导致咖啡馆的运作陷入困境。在股权占比上没有优势的他,饱受众筹股东们的胁迫,部分不合理的经营条款也只能妥协。最终在“拆东墙补西墙”之后,依旧无法维持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只能宣告停业,也因此惹上了好几起“官非”。 “两三个小股东都会整天闹,何况几十个。”深圳某创客空间负责人小雄告诉懂懂笔记,创业项目要想成功,股东们必须同心,如果每个人都没有舍小取大的精神,那么整个创始团队就将会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 不过,国内股权众筹运作方式极不成熟,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几十名股东需要形成共识,还包括众筹项目股权拆分过细,容易导致部分小股东“抱团”介入经营决策,最终导致项目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总之,股权众筹模式环节缺失难以实现投资流程的闭合,不完善的投资退出机制无法降低投资者退出成本等,最终成为许多众筹项目最终走向失败的“通病”。 互联网+传统: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有人说,留给创业者的互联网项目并不多了。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