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消费力<狗?那都是过去式了!
顺便扒拉一下2019年各大品牌的美妆代言人,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彩妆护肤品牌向男性代言人倾斜,一方面品牌是借助这些艺人的高人气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因为当下男性与美妆、护肤市场间的隔阂在逐渐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伴随着直播、社交网络的火爆,国人对男性仪表的关注令“他经济”释放出巨大活力。 打开小红书、抖音、B站等等“种草”类平台,我们可以看到越多越多的男性当起了美妆博主分享护肤知识、化妆知识。比如B站美妆类视频第一博主Benny董子初,以科普种草为主的微博博主俊平大魔王、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口红种草机李佳琦等。 在这里,我还想重点提名一下完美日记。 完美日记居然也顺着趋势推出了男性彩妆师系列,简直是潮流风向标有没有? 综上,颜值经济的B面,我认为很关键的一点随着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男女消费边界逐渐模糊,“去性别消费”趋势已经成白热化。 所以,如果你还囿于爱美只是女性的专属权利,那么你就要被95后男性大军用脚投票拍死在沙滩上了。 社交经济男人买的是潮牌吗?是社交货币!如果你曾在淘宝搜索日系复古和阿美咔叽,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打败了全国大部分的弄潮鹅们。 那么,神马是日系复古和阿美咔叽?来,再看一组数据。 《中国男性消费报告》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90后为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全新的消费理念,全新的营销视角,全新的购物方式,全新的体验维度——这些“全新”促成了许多品类的更迭和品牌地震。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每次都有新发现”已经成为历史了,男人的衣柜已经逐渐被各种潮牌给迭代。 再联想到Yeezy、 AJ频现哄抢热潮,炒鞋大军开始进攻国产品牌,在纽约时装周一战成名的李宁,限量球鞋正在疯狂收割男性的钱包。 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社交经济的杀伤力。 随着千禧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大军,他们对消费有着更加个性化的需求,比如美、酷、帅、拉风、潮,并由此来赢得尊重、自我认同、自我实现、自我愉悦。 在他们眼中,潮牌已不仅仅是一件服装或者一双鞋,“它”甚至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帮助他们提升话语权。 社交货币,在这个情境下笼统来说就是两个字:人设。 通过消费购买而来的社交货币,能够为个体带来远高于商品本身价值的赋能加成。——你穿着Surpreme限量版T恤,踩上AJ新限量款,整条街上你就是最靓的仔。 此外,潮牌天然适合在社交媒体炫耀,不仅仅因为其背后的设计故事、设计元素,更是因为其火爆到稀缺的程度。“人无我有”催生了男性消费者的多巴胺,当你拥有一个限量款的产品,较之其他人而言,你就已经能够在社交圈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注意。 比如,拥有一双「汤普森KT4系列」,你就可以站上朋友圈鄙视链的最顶端,俯视那群崇拜汤普森但没有鞋的朋友。 安踏联合汤普森推出其专属签名的战靴KT系列,这款限量款全明星配色球鞋,卖到了1500+的价格,甚至从美国到中国,让男性发烧友们从“想要买”到“抢着买”。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