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disco》一夜洗脑全民,神曲营销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从90年代末至今,国内互联网市场经过几轮惨烈的竞争厮杀下来,早已形成严密的割据态势。任何后起的内容平台想要从裂缝中求存壮大,那无异于在“巨头们”的眼皮下虎口夺食,仅凭着版权这一座大山就不知道压垮了多少公司。 据中国经济网披露的资料显示:2017年单是环球音乐一家的授权费已经一度达到了3.5亿美元。所以尽管音乐市场近些年不景气,但音乐公司靠着版权照样可以吃个肚大腰圆。 所以基于节省成本和长期竞争的战略考量,抖音、快手们从早期就会鼓励用户进行原创,同时还签下一批嗓音有特点、形象辨识度高的“素人”,将其打造成平台网红IP。尽管出身草根的他们与那些科班训练、选秀出道的歌手们相比,无论是外形气质还是专业水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只要内容更接地气、人设更有特点,反倒容易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关注。 (摩登兄弟刘宇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台将创作权与选择权都交给了用户,从而为神曲、土嗨视频的诞生与传播埋下了种子。 同时,为了抢占市场流量,我们也注意到了原本当红的明星艺人、专业媒体内容制作团队,都纷纷加入到了短视频内容的宣发大军中。前文提及的《野狼disco》正是由于陈伟霆的加入,才从男性嘻哈圈跳出,收获了大批小姐姐们的复古情怀,从而达到传播人群的“质变”。通过对平台的爆款内容进行演绎加工,帮助神曲迅速出圈占领各大晚会和综艺的节目单。 用户在哪,市场就在哪,而市场在哪,受欢迎的内容就在哪。 3. 平台算法助推全民娱乐的跨圈层表达在去中心化的平台里,内容的分发几乎完全依赖于算法推荐。所以,你会发现学会取悦平台早已成了运营者们的必修课: 为了获得流量,他们不惜将视频的BGM放置成平台主推的歌曲,哪怕里面的内容与其并没什么关系;而更加高明的做法是,将视频平台的鲜活多样的载体属性与歌曲本身所具有的画面属性进行有机结合。 比如将《野狼disco》中的“在你左边儿跟我一起画个龙,右边儿画一道彩虹,在你胸口上比划一个郭富城,左边右边摇摇头。” 二次加工编成简单的舞蹈、合拍,又或者为其专门制作特效、添加搞笑剧情,这些丰富的表达形式是图文时代难以实现的。甚至,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下一首神曲不仅能够入耳洗脑,还要能唤醒大众的身体。 而这些丰富多样的二次创作,最终将帮助视频获得动辄百万级的曝光或粉丝量迅猛增长,从而对内容运营者们形成“巨大犒赏”,根据上瘾模型这样会不断强化内容运营者继续创作相关内容,当同类型的基数增大,理论上普通用户被触达的概率也就相应增加。更重要的是,每次曝光带来的感官刺激,都将使用户心智被这些15秒魔性旋律、土嗨元素从多个维度不断占领、根植,让洗脑之势难以逆转。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