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西安站长网 (https://www.029zz.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07 20:17:13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互联网
导读:副标题#e# 各项研究均表明,新冠病毒主要损伤肺部。最新的患者遗体解剖报告(2月28日,首例)显示,虽然病毒导致的肺部纤维化(肺组织损伤后自我修复留下的“疤痕”)没有SARS导致的严重,但渗出性反应却更明显。重症患者的肺组织被大量黏液包裹导致缺氧,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无创呼吸机的各种面罩需要良好固定 | gemmed.ghc-j.com,sohu.com

3)有创呼吸机

对于严重缺氧,或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就不得不使用机器接管患者的呼吸了。也就是有创呼吸机。

医生会从患者喉部声门处插入导管,或切开气管让呼吸机的管子直通患者的气道。这些都属于创伤性操作,但对危重病人意义重大。由于不再通过口鼻部给气,也就避开了消化道,降低了呕吐物等被不小心吸入气道的风险,还有利于及时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创呼吸机将导管直接接入气道,避开了消化道(含食道) | oxygena.tn

就目前技术来说,呼吸机已可以做到自行设定气压和氧气流量,撑开肺泡的同时给足氧气,可以说功能很强大了。但是,实际上,面对重症患者被炎症摧残得无比脆弱的肺泡,它终归会受到制约。

简单来说,通气量不能无限加大。

有一个术语叫“潮气量”,表示人体每一次呼或吸的气体量。理论上,呼吸机的出气压和潮气量呈正比,气压越高病人吸入的气体越多。但如果潮气量过大,硬逼着肺泡一次次地大幅度膨胀收缩,就会对肺泡造成物理损伤,进而加重炎症。严重时还可能把肺泡吹爆。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专家们就如何保护肺泡、提高呼吸机下患者的存活率,总结了不少经验。其核心结论就是,使用小潮气量通气,即,仅用较低压力将肺泡保持在开放却不过度膨胀的状态,即可有效避免物理损伤。

在本次新冠肺炎治疗中,“小潮气量通气”也是基本治疗策略之一。

但通气量偏小,会导致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不能充分排出而感到憋闷。很多清醒的患者便会忍不住和呼吸机对抗,按自己的节奏来,使得呼吸节奏变得更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生会在必要时给患者使用镇静剂或肌肉松弛药物,帮助其放松,或者干脆将患者麻醉,让其彻底睡着。

而这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镇静类药物可能导致血压过低或呼吸骤停,对用量得十分小心。而麻醉病人需要在ICU(重症监护室)接受十分严格的监护,对人员、场地、设备要求很高,这在爆发性疫情中通常是难以保证的。

由于新冠病毒导致大量黏性渗出物产生,不仅直接影响肺部通气,还给呼吸辅助带来风险。专家建议在给予通气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分泌物的稀释、溶解。否则不恰当的加压通气,可能将气道里粘稠的分泌物进一步压到肺泡里,难以排出,使通气功能进一步恶化。

生命加时赛:“人工肺”ECMO

以上说的还都是针对肺的氧气援助措施(默认肺还能用),但在超级极端的情况下,肺部已经完全不能支持气体交换了。这下,就只能跳过肺这个器官,直接从血液入手了。这就是“人工肺”,也就是我们说的ECMO(体外膜氧合技术)。

在这次疫情中,ECMO也算是成功出圈了。它其实最早是在心脏手术中代替心脏维持身体血液循环的。因为心肺总是一起工作,一个给身体输送血液,一个给血液加氧气,后来ECMO就被引入危重病人的救治中。通过直接在体外给血液加氧和排除二氧化碳,它可以短期代替患者的心肺功能,让精疲力竭的心肺得到休息。

感染病毒,死于窒息: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工肺工作原理图(VV-ECMO) | ctsurgerypatients.org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