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移动机器人数据 | 疫情下商场客流量下降超六成
可以看出,无论是上海还是武汉,以往从11:00-20:00的均处于高位的客流人数,特别是12:00-13:00、18:00-20:00的客流高峰,但这一情况在疫情爆发后,出现了明显变化。以上海为例,1月23日、24日之后,从13:00-14:00开始,客流呈现下降趋势,没有了“晚高峰”,客流主要集中在11:00-14:00。 武汉的变化则更为显著,1月23日之后,全天几乎没有高峰可言,其客流更为分散和稀少。 这一情况也大致符合“猎豹移动AiM商场豹大屏网络”反映的其他城市商场境况。疫情中,商场“晚高峰”消失,客流峰值多在11点到14点之前,很多商场从15点开始客流开始缓慢下降,但17点之前的客流均相对较多。 猎豹全球智库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选择“错峰”去商场,比如在10:00-11:00,17:00以后的时间段完成采购。 四、武汉顾客咨询“超市”次数增长15倍,采购重点转为生活必需品 疫情对于商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客流量下降,营业时间缩短,还体现在人们逛商场的目的。我们通过几个代表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和德阳,在疫情形势严峻之初的1月20日和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的2月10日,顾客与机器人交互内容发现: 含有“超市”关键词的交互内容明显上升。 其中,上海上升了33%,北京上升了100%,广州和深圳分别上升200%和300%;疫情中心武汉,顾客在2月10日和机器人交互中含“超市”的占比,是1月20日的15.5倍。 猎豹全球智库认为,这一交互内容的变化说明,在防疫抗疫过程中,商场的休闲娱乐消费远比日常生活消费更加惨淡。 人们在这个时候来到商场,更多是为了生活必需品的采购,而非平日里的“逛吃”经济。 此外,德阳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与其他城市更多部署在综合性商场不同,豹大屏在德阳部署的场景主要是超市,特别是当地最大的蔬菜超市,满足日常生活刚需,客流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也将德阳纳入其中进行对比。即便如此,德阳的数据在2月10日时也比1月20日增长了1倍。 将德阳与同为四线城市的宝鸡进行对比,更能发现,疫情期间,超市的热度远高过综合商场。 能够看到,主要部署在超市的德阳和部署在综合商场的宝鸡,数据大为不同。德阳的客流虽然也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但仍然保持一定流量。而宝鸡的部分商场则在1月28日之后暂停营业,不再有客流数据。 五、2月7号后宁波、长沙等部分城市商场回暖,防控仍不可放松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