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品经理需要关注开发模式?
在极限编程式开发中,经常见到结对编程,即代码由两个人坐在一台电脑前一起完成。一个程序员写代码关注编码细节,另外一个人主要关注整体结构性的东西,不断地对第一个程序员写的代码进行评审。团队成员能够长期维持努力工作的状态,他们保存精力,他们把项目看作是马拉松长跑,而不是全速短跑。 代码权限集体所有,每个人都可以更改代码的任意部分,每个人都对所有的代码负责。在XP中,没有那种传统开发模式中一次性的、针对所有需求的总体设计,设计过程几乎一直贯穿着整个项目开发,而且实现方式简单,能满足需求、通过测试即可。 不推诿不扯皮,有话直说,对事不对人,勇于承担任务,不逃避责任。这个“极限”就体现在把交流、反馈、勇气、尊重这些最朴素的东西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模式的弊端除了挑团队之外,由于不拘泥形式,后期在文档完整性上也会有所欠缺。 如果项目组成员有流动也会给开发带来很大问题。因强调的是简单设计简单开发,更关注当下的需求满足情况,所以后期重构的几率会更大。但是这种模式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结果导向性,在某些场景下是其他模式所不能取代的。 四、不同场景下的开发模式选择每个公司,每个团队,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独特情况,以下关系基于各开发模式本质特征进行推荐,实际情况需实际分析,也可以集合多种模式优点组合使用。 无论使用何种开发模式,想要有效实施都依赖于对原理的理解、对原则的坚持和实践时的随机应变。 1. 瀑布开发适合场景
2. 增量迭代模式适合场景大型关键企业应用程序,最好由松散耦合的部分组成,比如微服务或web服务类 3. V模式适合场景故障和停机时间不可接受的项目,比如医疗软件、航空管理软件 4. 螺旋模式适合场景
5. RUP适合场景大型和高风险项目,尤其是基于用例的开发和高质量软件的快速开发 6. 敏捷开发适合场景
五、开发模式只是大公司大团队该考虑的事吗?各种开发模式的产生是因为现实开发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模式对应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团队大小,结果导向,遇到问题都可以采用对应方案。 开发模式本质是关于工作效率、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小公司更需要关注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编辑:西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